自子粒田征税的谕旨颁布后,京城内外的一应反响,李太后从臣子们的奏折以及东厂每日密报的访单中,已是了解得清清楚楚。无论是出于感情还是出于理智,她对张居正(400)始终都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但是,昨日张居正(400)送上的这份《请裁抑外戚疏》,却令她感到意外,她原以为皇上谕旨到阁,张居正(400)无论如何会买她的面子,多多少少给父亲武清伯增加一点造坟的工价银,却没想到张居正(400)因此上疏而委婉回绝。因此,她想当面问问张居正(400)是何动机。此时,她的心里虽然想的是这档子事,问话时,却又宕开话头先扯到别处:
“张先生,听说令尊大人被人打伤?”
“是的。”张居正(400)神色黯然。
李太后瞅了他一眼,接着问:“听说金学曾去主持荆州税关,同地方衙门全都闹翻?”
“这也有可能。”张居正(400)答得谨慎。
“不是可能,而是事实。”李太后的口气中明显露出了不满,“今日上午,户部尚书王国光上了一道折子为金学曾辩护,附上了荆州方面寄来的那三份揭帖,咱听冯公公念过,全都指斥荆州税关的霸道,这里头虽然有一些不实之词,但所揭露之事,依咱来看,并非都是空穴来风。”
张居正(400)心下猜测:李太后对金学曾的不满,起因大概还是缘于那次在大隆福寺的邂逅。他有心替金学曾辩解,言道:
“启禀太后,金学曾到荆州税关主政才一个多月,就闹出这一场风波。依臣下来看,其因在他想弄清荆州税关历年欠税之巨的隐情所在,因此,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就要千方百计阻止他的调查。”
“是谁阻止?”李太后追问。
张居正(400)答:“荆州府知府赵谦。”
一直默不作声的小皇上,这时插话道:“朕记得,这个赵谦是前年京察时,由你张先生亲自提名,从荆州府同知位上荐拔为荆州府知府的。这个金学曾也是张先生欣赏的人物,两人都出自你的门下,为何还要相互攻讦?”
小皇上历练政事用心用意,竟能在细微处发现问题。张居正(400)为此感到惊喜,但就事论事又不免有些尴尬,他斟酌一番,才缓缓答道:
“下臣受了赵谦的蒙蔽。”
“此话怎讲?”
“家父数度来信,夸赞赵谦有政声,造福桑梓尽心尽力,下臣听信了家父的举荐,便派省按院风宪官就近考察,结论也是赞赏有加。于是,下臣就向皇上推荐,将赵谦升任知府。直到最近,下臣才得知,家父之所以举荐赵谦,乃是因为赵谦在担任江陵县令时,曾将一千二百亩官田送给了家父。如此重大的受贿,发生在家父身上,下臣实在羞愧难言。”
这么大的“家丑”,张居正(400)竟然自己道出,无论是李太后还是小皇上,都始料不及。李太后看到张居正(400)疲倦发黑的眼眶里噙满了热泪,已是十分感动,她问道:
“赵谦行贿之事,是谁发现的?”
“金学曾。”
“哦,原来是这样。”李太后仿佛在刹那间明白了一切,她对张居正(400)安慰道,“张先生不必过分责怪令尊大人。依咱看,这件事坏就坏在那个赵谦身上,身为朝廷命官,竞拿官团行贿。如此昏官理当重惩。”
张居正(400)正想道谢,小皇上却先开口问遭:“张先生,你为何要自揭家丑呢?”
张居正(400)坦然答道:“无论任何事情,下臣都不敢向圣母与皇上隐瞒。”
李太后深信张居正(400)说的不是假话,她本想褒奖几句,但看到儿子正用探询的目光注视着她,便又改口说道:
“张先生,你的这份《请裁抑外戚疏》写得很好,既有前朝玉田伯蒋轮的例子比照,武清伯李伟的造坟银价,就按工部的议决执行。”
位于东门大街的大学士府,因其前身是辽王府,那规模势派竟是超过了荆州府衙。张文明买下后重新修葺装饰,体制愈是恢弘。老远看去,那一片片飞檐翘拔的曲面大屋顶,盖着华贵的琉璃瓦,日头底下反射出耀眼光芒。正门两根粗大的平柱之间,宽大的门梁上悬了一块六尺长的伽楠香大匾,书有斗大的“大学士府,,四个石青底子的金字。门前踏道两侧,各蹲了一只神采飞扬的汉白玉大石狮。府前广场甚为宽阔,踏道两侧藻井廊沿之下,挨着角柱石,是两排錾工考究的米青石系马桩,正对着大门约十丈开外,并排儿竖了四根高耸入云的沉香旗杆,飘扬的黄绫滚边三角彩旗上,“大学士张”四个字赫然醒目。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无论刮风下雨,这旗杆下以及大门口都有家丁守卫。因此,除了府中开堂会以及别的什么喜庆日子,大门El落满官轿歇满马匹外,平常空荡荡难得见一个人影。高墙大院重门深禁,那气势就把人震慑,谁还敢于此地逗留一窥堂奥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