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谨遵圣命。”张居正(497)觉得时间已到,趁机言道,“内阁事务繁杂,臣一旦离开,恐吕调阳、张四维二人忙不择事,难以及时处置,造成延误。”
“先生的意思是?”
“臣请求皇上,能否增加阁臣?”
“这有何难,既然先生认为必需,增加就是,阁臣新增人选,还望先生提出。”
此次会见之后不几天,大约三月初,张居正(497)趁热打铁正式向皇上提出增补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马自强,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申时行二人为阁臣,皇上很快批准,批谕是“随元辅张先生人阁办事。”马自强在“夺情事件”中,对张居正(497)颇有微词,这次却得到张居正(497)的推荐人阁,他自己也感到意外,感情上顿时对张居正(497)亲近了几分。申时行本是张居正(497)执掌翰林院时的门生,为人温文尔雅谦虚冲和,所以一直得到张居正(497)的信任和提携,此次人阁也在情理之中。
经过这一次人事安排,张居正(497)解决了宰位不受觊觎的后顾之忧,也就放心大胆地回家葬父了。三月十一日动身那天,皇上命百官到郊外真空寺班送,并诏遣司礼监太监张宏代表他举行郊宴饯行,两宫太后也都派随堂太监前来赏赐金币赙仪。皇上还亲自授意,安排锦衣卫管辖的禁兵千余名随张居正(497)南行,沿途跸护。戚继光闻讯,更是派来一百名鸟铳手作为前导以壮声威。首辅南归,享受的待遇规格如此之高,简直与帝王无异。但这一切都是来自万历皇帝的旨意。上行下效,凡张居正(497)经过之地,官员们莫不全力以赴诚惶诚恐安排接送,生怕有所疏忽被好事者奏本上去,惹怒圣上吃罪不起。
离京七天,每日酬酢应付场面,张居正(497)已心生厌烦。加之他归乡心切,每天赶路都在八十里以上,所以对各地的接待,他满意者甚少。有的地方,官员们苦等几天,好不容易盼得他来,他却连轿也懒得下,只撩开轿帘儿同当地官员打个招呼就招摇而过,把官员们晾在那里一个个呆若木鸡。现在,听李可说已人真定县境,因在轿子里坐的时间长了,想下来活动活动腿脚,便吩咐停轿。当他踩着轿凳下了轿,在那座金碧辉煌的六角亭子前站定时,震天价响着的锣鼓唢呐突然间戛然停止,钱普跑步上前当面跪下,高声禀道:
“真定府知府钱普,率其属下五州知州,二十七县县令恭迎首辅张大人入境。”
张居正(497)瞅了钱普一眼,见这人四十岁左右,白净脸皮,下巴上的胡子稀稀疏疏,两腮不肯长肉,一看就是个没福气的样子。再看路两边黑鸦鸦跪着的官员,个个都穿着簇新的补服,显然统一布置过。他吩咐钱普免礼,待钱普站起身来,他问道:
“你就是钱普?”
“卑职正是。”
钱普觉得首辅眼光像锥子一般,一紧张,竟满头冒汗。张居正(497)盯着他,继续问道:
“真定府最南边,是哪个县?”
“启禀首辅大人,是井陉县。”
钱普平常在部属面前好摆谱,如今面对首辅腰都挺不直,他感到两边厢跪着的官员都拿眼光戳着他,他竭力想镇静下来,偏身子晃动得厉害,张居正(497)在原地走了两步,继续问道:
“井陉离这里有多远?”
“首辅大人指的是井陉县境还是井陉县城?”
“当然是县城。”
“二百五十里。”
“唔,”张居正(497)鼻子里哼了一声,朝跪着的官员们扫了一眼,又问,“你方才说,真定府的五个知州,二十七个知县全来了?”
“是。”
“最南端的井陉县知县也来了?”
“来了。”
“县令县令,一县之令,都一窝蜂跑来这里,县里一旦出了事,连个坐督的人都没有。井陉县到这里,少说也得三天,回去又得三天,整整六天时间,县衙里没有了堂官,这像什么话!”
一番不轻不重的训斥,钱普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嘴唇嚅动着,想辩解却又不敢。
“井陉县知县呢?”张居正(497)又问。
“在那边跪着呢。”钱普扭头朝左边瞄了瞄,指着前排跪在第三名位置上的一个半老官员,小心问道,“是不是喊他过来?”
“喊他来吧。”
张居正(497)说着抬腿走进了亭子。在询问钱普的时候,他已看清了这亭子上的一个匾额,书有“迎风亭”三字。走到亭子里,忽见正面的横枋上,悬了一块精致的诗匾,上面书了一首五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