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498)

2025-10-10 评论


  三月雨悠悠

  天街滑似油

  跌倒一只凤

  笑煞一群牛

  乍一看到这首诗,张居正(498)怦然心动,脑海里一下子闪出童年的回忆:那还是他四岁的时候,一次雨天随父亲上街,因为路滑跌了一跤,旁边一群人借此取笑嘲弄,他一生气,便随口念出这首诗以示回敬。四岁孩童有如此捷才,众人大惊,一传十十传百,荆州城的乡亲,从此视他为神童。这件小事的发生,距今已有五十年了。如果无人提及,张居正(498)断然记不起它,却想不到在这遥远的异乡真定县境内,突然又看到这首诗,他怎能不大为诧异。正纳闷时.钱普领着一名年纪在五十开外的七品官员走进了亭子。他猜想来者就是井陉县令,但受好奇心驱使,他仍用手指着头上的那块诗匾问钱普:

  “你们为何要挂这一块诗匾?”

  “说到诗匾,这里头有一段故事,”钱普这会儿的心情仍是忐忑不安,见张居正(498)有听下去的意思,才用一种神秘的口吻说道,“去年夏天,有一个老和尚从五台山朝拜归来,路过这里,看到这座亭子有些破败,就劝驿丞修缮,并说一年之内,必有圣人经过。驿丞问他是何方圣人,他笑而不答,驿丞请他给这亭子赐名,他便写下“迎风亭”三字。字写好后,老和尚意犹未尽,又写下这首诗。驿丞一看是首打油诗,虽有灵气,却不是大雅之声,就没当回事。今年春节过后,卑职来此地视察,驿丞禀报此事,卑职就让他把诗寻来一看,觉得这里头肯定大有玄机,遂令驿丞将它制成诗匾,悬于亭中。”

  听罢故事,张居正(498)更觉蹊跷,便问:“那个老和尚叫什么?”

  “不知道,驿丞打听过,老和尚不肯讲。”

  “从什么地方来的?”

  “也不知道。”

  “老和尚讲没讲这首诗的来历?”

  “也没有讲过。”

  钱普回答得小心谨慎。其实他早从过往的荆州籍官员嘴中听得张居正(498)孩童时的这则故事,特意让人将这首打油诗制成匾挂在亭子里头。这是他迎接首辅的“绝招”之一。但为了不显山不露水,他故意把故事编得玄而又玄。张居正(498)不知就里,竞信以为真,蹙着眉头苦苦思索那老和尚的来历。心想他怎么会知道我四岁时写下的这首诗,又怎么会要写在这么个三不管的小小驿站里头。帝王为龙,圣人为凤,这老和尚要驿丞将这亭子改成迎风亭,看来他是把我张居正(498)当成圣人了,我只不过为匡扶社稷做一点实际功德,又算得上哪门子圣人?思来想去不得头绪,既觉得玄乎,更觉得滑稽。他有心向钱普挑明这首诗的来历,又怕把事情弄得更复杂。正犯难时,钱普小心问道:

  “首辅大人,要不要进驿站稍事休息?”

  “也好,”张居正(498)一眼瞥见众官员尚在原地傻痴痴地跪着,便吩咐钱普让他们起来。他走进驿站,回头指着尚在亭子里不敢挪步的井陉县令,道,“请你进来。”

  驿站的厅堂早已收拾得清爽怡人一尘不染,随张居正(498)一道南行的锦衣卫指挥使曹应聘、工部员外郎许嘉林、钦天监监正张应祥等也都进来安排了座位。宾主坐定后,张居正(498)呷了一口茶,然后问坐在他斜对面的井陉县令:

  “你可是叫韩里奇?”

  “卑职正是。”

  韩里奇欲起身离席再跪,张居正(498)伸手将他拦住,又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胡子已经花白,面孔黧黑瘦削,乍一看似有猥琐之态,但再多看几眼,就会发现他身上有一股子倔犟的气息,特别是那一双总是半睁半闭的眼眶中,射出的光芒总有些与众不同。打从看第一眼起,张居正(498)就对这个人产生了好印象,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有先人为主的因素。却说张居正(498)此次南行,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将沿途所要经过的各府州县的官员档案从吏部调来,逐一披览。因为这一路上,他免不了要同这些官员见面,同他们说什么,怎么说,总要做到心中有底。披阅中,他对韩里奇这个人产生了兴趣。此人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以此资历,仍在当一个七品县令,在全国一千三百多个县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张四维、马自强都是这一科的进士,如今都已入阁当了皇帝身边的辅弼之臣。两相比较,悬殊太大。细究个中原因,才发现症结所在:嘉靖四十二年,韩里奇出任工部分巡佥事,派驻浙江富阳,督收朝廷贡品鲥鱼和茶两样。到任不久,他就发现贡户民众不胜劳扰,往往因为完贡而倾家荡产,便愤而以诗作谏,希望朝廷减贡,因此触怒嘉靖皇帝,被削职为民。直到四年后隆庆皇帝登基,徐阶出任首辅才将他平反起复,调往陕西平凉府任知府。翌年适值大荒,眼见饥民塞道,饿殍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