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76)

2025-10-10 评论

    说完,甩着两条小辫走了。
    女儿一走,两口子都愣住了。严泽光说,“喂,你听见没有?”
    王雅歌说,“什么?”
    严泽光说,“她说她回家了,那这里是什么?妈的连女儿都嫌贫爱富。王铁山当副师长了,他就认他那个爹爹,不要我这个爸爸了。”
    王雅歌说,“你还是浑不讲理。孩子喊老王爹爹的时候,他是副团长,而你是团长。”
    严泽光说,“这孩子先知先觉,她从小就知道她爸爸不是她爹爹的对手。她爹爹太狡猾了。”
    那段时间,严泽光的情绪很差,动辄发火,喜怒无常。他甚至想到了转业。可是一个四十六岁的团长,而且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老团长,而且是一个自认为是战术专家的老团长,真的转业到地方,简直就是笑话!
    严泽光简直想象不出来,转业到地方他会干什么,他甚至连西服领带都不会打。他有他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是能工巧匠,他是艺术家,他得心应手,他游刃有余。你把一张一比二十万的地图放在他的面前,他能立刻让这张地图站起来,等高线一点都不会差,坐标误差基本上不会超过二十米。他不用侦察,就能凭借对于地形的敏感和战术的经验,判断出攻防双方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甚至能够预测战斗第二阶段乃至第三阶段的走向。这种能力绝不是那些仅仅凭借资历留下来的、登上去的人所能具备的。职务高的不一定水平高,过去的战争靠大刀片子,靠勇敢加大喊。他记得他参军的时候刘界河就跟他说过,在战斗中只要会喊,喊一班向左,二班向右,三班跟我来,喊对了就能当排长。
    当然,刘界河本人并不是靠勇敢加大喊,刘界河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化人。凭着良心说,王铁山也不是大老粗,王铁山是文化人中的大老粗,大老粗中的文化人。而他呢,他虽然算不上是大文化人,可他是战术专家,这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国内外都知道的事实,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人也领教过。
    哦,对了,等等,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在过去,从来都是他领先一步,从当排长,连长,营长,从来都是他在前而王铁山在后。可是自从双榆树战斗之后,情况就变了,王铁山是少校而他是大尉,王铁山先他一步当了副团长,虽然说他很快就压了王铁山一头,但是王铁山很快就以更快的速度同他平起平坐,并且还以更快的速度当了副师长,几乎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他不能不承认,王铁山比起一般的老干部要强得多,可是王铁山跟他比,那就差得太远了。他靠什么?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一句话,稳稳当当地使用自己的资历,使用自己的谦逊,使用自己的和蔼,使用自己的人缘,除此之外,别无他长,如此而已,而已!
    在等待通知的日子里,已经有风声传出来了,石得法代理团长职务。
    严泽光现在已经开始讨厌石得法了,这个人品质上倒是没有太大的毛病,战争年代也是一条好汉,就是一条,官瘾很足,在他的所有的对严团长迟迟得不到提升的同情里面,其实充满了他个人希望得到提升的愿望。
    想想也是。你自己不能提升,副团长和参谋长就得不到提升,营长们也得不到提升。一个人不走,堵了一大串,一个人走了,一条路全通了。
    每当想到这里,严泽光的心里就充满了悲哀。他渐渐地意识到,他一直等待的那个日子遥遥无期,而且他更悲哀地意识到,他一直期盼的战争不仅一直没有来临,就是真的来临了,他恐怕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生龙活虎了。一个四十六七岁的团长,而且是步兵团长,再也不能上阵了,廉颇老了,只能吃饭了。
    那么,他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在这个问题上,他恨透了王雅歌。他要是有个儿子该有多好!有个儿子,哪怕他再也不提升了,再也不能打仗了,甚至连团长也不当了,那他也不愁。他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了,集中精力跟儿子探讨战术,他可以把本团本师乃至解放军历史上那些精彩的或不精彩的,出奇的或不出奇的,胜利的或失利的,一一进行分析,分析成败得失。他还可以像沈东阳那样研究针对性训练,开展对假设敌潜在敌的研究。有了后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