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49)

2025-10-10 评论

    大国的无数兴而后衰的过程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一个现实主义者,力量包括武力是重要的,但是单单有力量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逆历史之潮流,逆历史之规律,逆生民之利益诉求而动蛮力武力,其结果只能是受到大道的惩罚。只有重视力更重视道,重视道理、道德、道路、路线、方式,尊重天下的不可掌控于私、不可以意为之的神器性质,才不至于倒行逆施,自取灭亡。
    老子对于用兵、对于强力手段的态度也很有内涵,他并不是绝对地反战,他并非和平主义者。他的此后的某些论述(“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等)被视为兵法兵书,有的学者还把老子与黄帝、孙子(兵法)与善搞计谋的韩非相提并论,这恐怕是一个历史的玩笑,一个对于太过高明的老子的讽刺。
    老子其实对于用兵是持非常保留非常慎重非常不得已的态度的。他的这种非战见解时时有所表现。然而,万事相反相成,最不愿用兵者拥有了用兵的奇谋、兵法的奇谋;最讨厌与轻视计谋的老子,反被视为计谋、奇谋直至阴谋的大师。这是上天对于奇才、对于大师的讽刺性报答,是历史的搞笑,是历史的极端高明与趣味。这也是上天对于庸人、对于糊涂人的安慰:庸人、糊涂人怎么可能理解与服膺老子的心胸与智慧呢?他们怎么可能承认自身的无知无德无道呢?他们一定要把老子拉到地面上来,拉到与庸人、糊涂人相同的高度,从最坏最庸俗最自私的方面理解与演绎老子,把老子解读为阴谋家,解释为过于聪明、过于狡猾与内心恐惧??这样,误读的庸人们会舒服得多。
    还有一个说法值得推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强,这是老子反复申明的一个观点,是老子对于世人的一个劝告。这与提倡竞争提倡比赛永不休止的精神是相悖的。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老子的口号是不敢以强,果而勿强,怎么看这些说法呢?
    只能具体分析了,与其去像挑逗蟋蟀一样地去挑逗言语之间的死抠死争不如体会其各自
    的针对性与合理性。你不能将《老子》发到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去作学习或宣传材料,你也不必在哲学研讨会上张贴更高更快更强的标语。
    有的必须争,比如足球赛。有的最好不争,比如封官晋爵。争与不争,都有个度。即使是田径比赛,太争先了反而容易失常,影响发挥。而一个人的不争,达到了未老先衰、全无活气的程度,不会有人为你喝彩,你也无法为自己开脱。
    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所以防壮。这未免失之简单表面,与老子的高智商不匹配。壮不是老的原因,因壮而过度透支,那是壮而骄、壮而奢、壮而淫、壮而腐败,则会促进老化直到灭亡的过程。需要警惕的是骄、奢、淫、腐败,不是壮。
    其实不论是我们每个人还是我们的群体,距离壮还远着呢。
    老化的必然性是时间作用于生命的结果,而不全是壮的结果。壮而恶,叫做恶壮,值得警惕。但老子忘了,一直羸弱,一直硬是远远壮不起来,照样会老,而且更易夭折。物壮而老,毕竟还壮过一回。羸弱而老,未壮而老,一事无成,一言未发,连大气也没有喘过一回就衰老灭亡了,岂不痛哉!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个用兵的事,不是什么好事。一般人是厌恶它的。所以有道的人不愿意让自己搞什么动武。一个正人君子,平常在家是坐在左边即阳面,也就是上位的。平常所认为的阴面即下位。打仗的时候,坐在右边。
    用兵不是什么吉祥之举,不是正人君子所喜欢闹的事。逼到那儿了,不得不用兵了,也不必太热衷,适可而止也就行了。胜利了也胜不到哪里去。如果用兵一胜利就兴高采烈,那是热衷于杀人。热衷于杀人的人,可不能让他在夺取江山的事情上成功。
    喜庆时人要坐在上座,遇到凶事噩耗时则坐到下手去。在部队中,偏将军坐上座,上将军坐下座,说明他们带兵的时候是以丧礼来对待处理带兵事宜的。杀人成功,打仗胜利了,应该哭一场,像哭丧一样。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