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57)

2025-10-10 评论

    说是大象即大道,那么这里为什么要忽然用一次“大象”一词呢?
    道有大象,道呈现出大气象、大形象来。你的气象、形象决定着你的人气,决定着你是天下往——天下往你那里聚拢,还是天下弃——天下离弃你而去。
    大气象决定了相安、平和、太平。当然,如果侯王本身就狭隘刻薄、鼠肚鸡肠,气象全无,他属下的各种人员派别能不厮杀无度吗?
    大气象而又寡淡,大气象而又止于乐与饵。大气象不是做出来烹调出来演奏出来的。它不追求刺激,不追求诱惑,不追求形象。气象者,非表层形象也。把寡淡当成一种美味美色美声,与其他一般人追求的美食美色美声作比较,这是老子的一个发明。至今南方人的语汇中也仍有将日子过得“平淡”作为一种理想来用词的。
    从人的操持消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特色,生产力越发展、文化越进步,人们对于感官享受感官刺激的要求越是减弱下来。高级菜肴较少酸甜苦咸辣的调料;高级茶饮较少颜色、气息与对舌蕾的刺激;高级绘画反而不那么大红大绿;高级诗文反而不那么在意于煽情与夸张;高级的表演艺术也不那么声嘶力竭。
    一个高度熟练会干活的工人或农民,他劳动起来反而不咋呼,不咬牙切齿,不拼死拼活。
    平淡,有可能是由于贫乏。平淡,也可能是由于富有,是由于一种以一当十、细水长流、不动声色、润物无声的风格。是对于人的敏感的尊重,是对于世界的尊重,不想用表面上的声势夺人来影响世界对于自身的审视与考量。不慌不忙,不急不闹,让世界慢慢走向你,接受你,认同你,而不会被你吵晕吵糊涂吵疲劳吵厌烦闹乱乎。
    平淡与大象同在,请你从乐与饵、从声色犬马的诱惑旁走开,走过来。
    平淡的东西,平淡的道理,用之不竭,管用,经用,经考验。这也是老子的一大洞见。咋呼的东西往往比较夸张,夸张的东西与实际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与实际不一致的东西是怎么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了呢?是怎么火起来的呢?一靠人为炒作;二靠特殊背景,非理性非真理非真实因素;三靠受众的愚昧轻信。它如飘风,如骤雨,来得快止得也快,不可能持久。
    为什么受众会有愚昧和轻信呢?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谬误有时候比真理更叫座,更得宠,更炫耀出彩,更能闹出大的响动。真理有时候淡而无味,如老子所言。
    如说人应该吃饭,就远比不上宣称人可以不吃饭更诱人耳目。宣称学习要循序渐进,就远远没有宣传速成法更令人瞩目。说是人应该奉公守法,也不如宣称一切清规戒律滚他妈的蛋更解气。宣称人总是要死的,远远不如宣称找到了不死药或者几乎不死之药更惊天动地。
    真理平凡,真理淡乎无其味,而谬误特异、谬误往往给人以强刺激。真理接近常识,从而显得一般化,叫做“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不好看,不好听,不好用,不那么顺耳顺眼顺手。
    而谬误因为反常识,反而触目惊心,心惊肉跳,勾人眼球。真理教给你的是慢慢劳动致富,谬误教给你的是一下子中特等奖。真理给你的是百分之九九点九,谬误引诱你去争取那个百分之零点零零零零??一。谁说谬误不厉害呢?谁能不多看谬误一眼呢?
    但是这种惊世骇俗的谬误效应是绝对难以持久。不死药吃了又吃,死得更快更惨,人们
    就无法再相信与追求不死药了。靠赌博与彩票致富的道路走上一段就会被大多数人所冷淡唾弃。辟谷功就算确对减肥有效,也代替不了正常的用餐与卡路里供应。俗话说,上当只一回。其实不见得,有的人就在同一性质的问题上屡屡上当,好吧,上当不止一回,那么上当十回十一回,也就不会再上了。
    平淡的道理用得长久,惊人的宣示常常靠不住。老子那么早就发现了,为什么我们至今还常常受骗上当?因为私心人皆有之,营私的主张就有了市场。侥幸的心理人皆有之,投机的主张就有了市场。懒惰、图安逸、怕苦之心人皆有之,于是邪门歪道就有了市场。嫉妒、贪欲、怨天尤人之心人或有之,于是极端主义就有了市场。刑事犯罪的事例也告诉我们,骗子正是利用人们占小便宜的心理才做局设套,令人上当受骗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