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58)

2025-10-10 评论

    不要拒绝与忽视平淡,不要轻信与乞求奇迹,不要一时被煽起来就忘掉了常识,这些经验之谈,是值得听取的忠告。
    安宁、平顺、太平,是老子的一贯主张,所以他劝告世人不要轻易被诱惑,不要拒绝平淡的大道。当然,这样一来,他就缺失了鲲鹏展翅、碧浪掣鲸、搏风击浪、如荼如火的人生的这一面了。奈何?
    第三十六章正文欲取固予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你想关闭它,就先要更要扩张它。你想削弱它,就先要更要强化它。你想废除它,就先要更要兴盛它发育它。你想从它那里拿去一些东西,就先要更要给予它一些东西。这才是精妙入微的道理与智慧。
    柔弱常常能战胜刚强。鱼儿是不能离开深水的。国家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厉害的武器或者本领,是要保密的。(就像不能把鱼儿从水里掏出来炫耀一样,国家也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手段、武器或者本领。不炫耀利器的国家貌似柔弱,其实比动辄显示力量的国家强大。)
    这一章,第一像是讲阴谋手段,第二像是讲兵法。类似的说法其实不仅在老子这边有,欲擒故纵、声东击西、围魏救赵、死里求生、骄兵必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居安思危、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及卧薪尝胆、以屈求伸、笑里藏刀、先礼后兵等都有点这方面的味道,这些成语与计谋也已经家喻户晓。
    如果老子写的是处世奇术,或者兵法要览,把它说成阴谋或者计谋,不无道理。问题在于老子讲的是大道,大道的根本原理之一是相反相成,物极必反。问题不在于我对你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问题在于你为什么老要张之、强之、兴之、得之呢?你不懂得月盈则亏,水满
    则溢,盛极必衰,扩张久了必将闭合,太强壮了必将衰老削弱,太兴旺发达得势了必将被淘汰,得到的太多了必将丢失得多,登得高必会跌得重这一类的道理吗?大道如此,难道你能说这乃天地大道在向你耍阴谋玩花招吗?
    从大道中可以衍发出德性来:虚静、如谿、若水、谦卑等是也。从大道中可以衍发出悲观消极来,如不仁、不为、不言、不为天下先、柔弱、婴儿等。从大道中也可以衍发出积极有为的东西,有道者为天下式,天下往,无为而无不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安平泰,真正做到长久、长寿,莫能左右。从大道中也可能衍发出阴谋诡计、衍发出吃小亏占大便宜,直到虚伪。后者就是入了魔障,就是学大道而走火入魔,原因不是道的魔性,而是你的魔性。道魔一念间。大道是哲学,是本体论与认识论、方法论,讲的是认识、道德、境界、修养,学得好了是高人、圣人、君子、得道之人,至少不做妄人、恶人、愚人,学歪了变成阴谋家,这又怨谁呢?能怨老子吗?
    大道里有观念,有品格,有境界,也有技巧。我们说道是道理、道心、道品、道路,同时我们的汉语构词中也有道器与道术的命名。大道中有将欲如何必固反着来的“术”,这样的术可以被圣人所用,也可以被邪恶所用,像一切技术一样,技术本身不能保证它被利用的正义性与谬误性。
    这一章的将欲如何、必固如何,偏于道术,偏于实用,特别是战争或政治斗争中的应用。它有可能被皮毛化、阴谋化、非大道化。这是事实,也是鲁迅所说的,鹰可能与鸡飞得一样低,鸡却永远不会与鹰飞得一样高。就是说,追求大道的人从技术上学到的仍然是大道的启发、大道的无所不在、大道的证明。而一心搞技巧包装的人,即使你讲给他道的真谛,他听得进去的仍然只有计谋与机巧,而一个心术不正的人,他接触到了道,却得出了害人之道、骗人之道、诡计多端之道,也就是对于大道的背离与歪曲,最后只能由于失道而灭亡。这样的事情也是常常发生的。
    类似的观念在我国的武侠小说中多有发挥:好人学了武,更好;而坏人学了武,更坏。
    所以我喜欢讲大道无术。倾心大道的人用不着那么技术那么谋略那么钩心斗角,宁可放开胆量,敞开心胸,用光明对待阴暗,用正直回应邪恶,用善意回答不怀好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