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60)

2025-10-10 评论

    天下无事了,大治了,当然就是做到了无不为。
    无为的意思十分丰富,不是简单地什么都不干,更不是要求你干。而是:
    其一,有所不为。有道德的与智慧的底线。那些不道德不聪明的坏事蠢事,无论如何,应该避免,应该不干,绝对不可为也。
    其二,不过多干预,不主观主义、唯意志论、瞎指挥、胡作非为、轻举妄为,不轻易地大张旗鼓,不做表面文章,不乱提目标口号。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成长化育规律,你越是瞎去掺和,就越坏事。与其干预太多,不如静观其变。与其越俎代庖,不如尊重道的即万物的主体性。
    其三,使自己处在一个可选择的状态,不急躁,不匆忙,不一脚陷进去被动应付。几乎所有意欲有为的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有一个早晨达到目标的梦想。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老子提出了冷一冷的忠告。
    其四,不要过高估计自身的力量与作为的可能性可为性。不要永远在那里研究永动机的发明与天堂的人间化。不要脱离现实的可能性与渐进性。不要把愿望与现实、意念与行为混同起来,又不能割裂开来。
    总之,老子认为,为是有条件的,不符合这样的条件,是不能为的。例如,有悖道德的事不能做;有悖客观规律的事不能做;境界低下、嘀嘀咕咕的事不能做;自我中心纯属为己谋私的事情不能做;情绪化、缺少理性衡量、带几分歇斯底里的事情不能做;压根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做;吹牛冒泡儿的事情不能做;显示自己、居功自傲的事情不能做;时机不对的事情不能做;伤害旁人的事情不能做??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人类的悲剧与其说是做的好事聪明事太少甚至于是不做事不作为,而是做的蠢事坏事糊涂事太多太多。
    儒家讲三思而行,讲慎言、慎行、慎独,这里头都有无为的意蕴。
    至于无不为,有的人抓住此言来解释老子仍然是主张有所作为的。
    然而,我们反复阅读思考,我们能够发现的仍然不是老子有什么有所作为的正面主张,而是在无为——至少是无谬误过失帮倒忙的行为的前提下,让万物自行运转,万物自化,万物自得,万物自然而然地上轨道的理念。无为是前提,无不为是结果。无为是方法,无不为
    是目标。无为是哲学,无不为是价值。对于老子来说,实现无不为的理念的道路不是有为,而是无为。老子认为只有(侯王们)无为了,万物才能无不为。这确实精彩有趣。
    这很不一般,很高明,但也很各色。它是稀有的珍贵见识,当然不可能是大道与真理的全部,也不可能是主流共识。
    它注意抑制凡人们的胡作非为、轻举妄为、蛮干勉强、一意孤行的冲动,教给人智慧,却不教给人责任心、使命感与献身精神。
    所以老子是伟大的、智慧的、深刻的,却不是足够悲壮的,他不是无畏的志士。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子的主张万物自化,主张圣人不言、不智、不干预,似乎有点自由主义直至市场经济的味道,有点尊重万物、尊重环境、尊重客观世界的味道。但是他的动不动拿出朴来,拿出无欲的主张来,幻想回到历史的最初状态,回到原始社会,回到无文化无科技无生产力的发展的状态,又有点像是与世界唱反调、与人的欲望唱反调、对历史开倒车,他有点一相情愿加乌托邦主义。
    从社会思想与哲学思想来说,无为说很有嚼头。从经济学来说,排斥欲望、镇压欲望则是不可能的,反人性的。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来说,对于欲望进行必要的疏导与控制则是合理的。一味一心压迫欲望是不可取的。
    老子在强调道的无为性的同时,也强调道的质朴性、本初性。他知道“化”了就欲作,越是发展就越有做什么要什么的冲动。他再次祭起了朴的法宝,他幻想让人回到初始状态、原生状态,浑浑噩噩,不要定义、不要命名、不要这系统那系统。这样的“朴”内存宽广、空间辽阔、时间久长,不受欲的控制与迷惑,与大道相通。
    无为是一个否定性的命题,朴是一个肯定性的命题。
    无欲是一个否定性的命题,是一个乌托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