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74)

2025-10-10 评论

    虽然不无幻想,面对强力,面对无间,知识分子还是愿意相信无有入无间的。知识分子有的其实是无有,即非财产、非权力、非大棒,然而如果你确实接近了大道——真理,你就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那个无间的力量,如果脱离了大道——真理,就可能最终垮台或变异。
    换一个角度想,知识分子不应该满足于自己的无有,他们也应该有一点、多有一点实绩与影响。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名望、名分与你的自身、你的身家性命相比较,究竟哪个更与你关系亲密、不可须臾分离呢?你的自身、你的身家性命与你的财产、物质拥有相比较,究竟哪个更重要、更占分量呢?有所收益与有所失去、有所损失相比较,究竟哪个会带来后遗症、带来麻烦呢?
    所以说,喜好大发了,必然为之付出过多的代价。积攒得大发了,丢失损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知道满足的人少一点麻烦与污点,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容易马失前蹄。这样的知足知止的人,才能可持续地存在与发展下去。
    这一章老子讲得相当恳切,有点掬诚相告、良药苦口、字字到位、但求有益世道人心的样子。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百姓涂炭、恶性竞争、机遇与凶险并存、以极端的凶险为主要特色的时代。老子所见所闻,为争名夺利而伤身、而身败名裂、而家破人亡、而被夷九族
    的事例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特别注重与人们讨论自我保护的问题,特别注意劝诫人们不要由于贪欲、浅薄与愚蠢,搞一套自找苦吃、自取灭亡的“自毁系统工程”。老子也只能从保住身家性命的常人容易被打动的角度展开论述,以便他的宏伟的道理能够被俗人接受。
    然而贪欲的力量是很大的,浅薄的习俗是难以打破的,愚蠢的脑筋是难以扭过来的。而人生又总是离不开欲望,离不开冲一冲、试一试、争取一下的冲动。“文革”当中我在新疆农村,不论是说到“文革”初期一些“当权派”的霉头,还是后来一些“红人”的不良下场,农民纷纷发表感想:那人家也值了,荣华富贵,名誉地位,什么好事都尝过了,即使杀头也是值当的啦。
    上述的反应来自底层。而《老子》一书主要针对的是侯王、圣人、君子,大人物们精英们统治者圈子中人。对于他们,他的劝告应该说是诚恳的也是有教益的。甚爱大费,多藏厚亡,这都是经验之谈。用现在的话来说,不管你追求什么,喜好什么,收藏什么,积攒什么,都要自我控制,适可而止,不要失控,不要过分,不要使自己的所好变成自己的敌人。要考虑长久,而不是享受完了等着杀头。这样的道理应属平实,甚至于可以说,卑之无甚高论。
    对于老子来说,每个人本来可以过得舒舒服服、自自然然,偏偏由于贪欲,由于一心要“为”要“言”而毁了自己。可以说每个人都像一台电脑,而所有的电脑都有着大道定义的或无劳任何方面定义的而是电脑的“道”先验地决定了的自毁潜程序。平常,这样的程序是处于睡眠状态的,而贪欲是一种木马或蠕虫病毒,这种病毒一侵入,而你又不进行防护扫描杀毒隔离处理,就必然会引起自毁程序的大大激活,会把这台电脑的硬盘软体以及一切辅助设备毁灭。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越是完满的业绩,越是显得有缺陷,然而它的运转与影响是不会衰败的。越是丰赡充实的拥有,越是显得似是空虚,然而它的功能与使用是没结没完的。
    越是坚持正直,越显得屈枉软弱。越是做事有智慧,越显得拙笨。越是有口才,越显得结结巴巴。
    快步行走可以压一压寒冷,保持平静可以减少暑热。平平淡淡,素素静静,才是天下人的光明正路。
    为什么大成若缺?大成,是大业绩。大了就难以绝对完满,更难以评价它是否完满。一件袖珍工艺品,你可以夸奖它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一条大河的整治,你就永远会觉得它仍有缺陷。一首绝句、俳句,你可以为之如醉如痴、五体投地;一部多卷长篇小说,就必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