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48)

2025-10-10 评论

    艾拜杜拉这天中午破例来到了桥头。在通往庄子的路上,跨过沿公路的主渠,修了一座木桥,木桥两边的栏杆,修得宽宽的,好像两排长椅,确实也是为了给人们坐的。新疆农村修桥的时候,总是考虑到桥梁的两方面的职能,即交通上的职能和公共休闲场所方面的职能。有那么一些游手好闲的男青年,最喜欢靠在、坐在桥栏杆上休息。在这里可以晒太阳、吹风、得清凉、“吃空气”、吸烟、听流水声。更主要的是看过往的行人,其中特别是过往的姑娘和年轻媳妇们。他们常常对这些过路的女人评头论足,引起一阵阵哄笑。说实在的,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是流氓,他们的笑话也说不上猥亵下流(真正的流氓并不到这里来说笑话),他们不过是有些散漫,缺乏政治觉悟和组织性、而又都喜欢卖弄自己的贫嘴呱哒舌而已。
    根据早上碰头会的决定,艾拜杜拉一方面是硬着头皮,一方面又是忍住笑来到了这里。他招呼道:“伙计们,来吧,我给你们念一段故事!”他掏出了一本小册子,他念得非常之好,抑扬顿挫,又清楚,又流畅,又有感情,在桥上消磨时间的几个小伙子凑了过来。开始他们有点纳闷,他们不知道艾拜杜拉为什么突然出现在这里,他们怕艾拜杜拉把他们教训、甚至骂上一顿,再说论打架他们几个人加在一起也不是艾拜杜拉的对手。及至听到艾拜杜拉念故事,他们松了一口气,却也更好奇了,艾拜杜拉念的是欧阳海舍己救人的事迹。念完了,艾拜杜拉说道:“伙计们,人家是人,我们也是人,看,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流尽最后一滴血。可你们呢?你们早就超过了偎在妈妈怀里吃奶的年纪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用不着安放须卖克婴儿摇床上用来排引小便的木管。,你们吃一顿饭的饭量顶得上半个骆驼,可你们在这儿游荡,你们为什么不下地劳动呢?我知道了,不用解释了,你们昨天去干过活。农忙的时节,怎么能这样?哪怕是一匹马,如果是好马,它也渴望着在战场上驰骋,它绝不愿意整天只是在土里打滚和晒太阳啊,你们难道没看见,没听说,修正主义、反动派、地主坏蛋正在破坏咱们的日子,你们的懒散不是帮了坏人的忙了吗?快把你们浑身的力气,献给公社的土地……”
    这个大队最年老的长者是斯拉木。他自己也讲不清自己的年龄,只记得是出生在青杏开始变黄的一个刮大风的日子。巧帕汗外祖母说,在她做姑娘的时候,斯拉木已经开始蓄长须了。他是七队的护林员。从天不亮,他就活动在林带里,中午也不回去。他不但要给树木浇水、松土、涂白,在这个季节,尤其重要的是要注意防止谁的毛驴或者羊只咬啃树皮,五月的树皮,饱含着多少生命的液汁,遇到那种不负责任的主人的讨厌的牲畜,树林就要遭殃!他一面看着树木,一面也看着行人。他认识这一带所有的人,眼皮一撩他就知道哪个人是为了办事而匆匆地走过而哪个人是散散漫漫地浪荡。他叫住每一个他认为是应该叫住的人,给他们讲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胡思乱想,赶紧到地里去把春季的农事搞好,不要怕修正主义。“修正主义”,这个汉语措词老人觉得说起来拗口、费解,他是怎么认真学习也听不明白,加上对于“第二国际”“考茨基”“社会民主主义”的说法,他就更是如入五里雾中。他想起了一个词:球筒子,其实是来自汉语的“取灯子”或“取灯儿”,是南疆一带流行的用来引火的薄木片,他干脆将修正主义叫做取灯主义,后来说快了同时他极力摸索读音的汉语特点,乃变成毬灯儿主义,“不要怕那边的毬灯儿主义……”他振振有词地宣讲,他引起了一片笑声,他不是不懂不是感受不到这里的汉语发音的妙处,他很得意,他知道自己的反修批修的水平有相当的高度了。
    还有达吾提铁匠和萨妮尔妇女主任。还有热依穆副队长和他的妻子再娜甫……人们在活动着、讲解着、劝说着、争论着、批驳着。他们一面顽强地、耐心地进行着宣传鼓动,一面注视着、了解着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敌人活动的蛛丝马迹。他们的活动,构成了我们强大的人民政权的喉舌与耳目。
    但是,历来比哪个积极分子都要更积极一些的阿卜都热合曼老汉到哪里去了?且慢……
    在讲到这一天社队骨干们的平凡而意义重大的活动的时候,当然,我们不能忘记里希提。原来地主马木提和他的儿子依卜拉欣的庄园,修得比较大。解放以后又盖了许多房子。公社化以后单独组建了一个队。在老庄子前面,有一株巨大而古老的胡杨树,小小的圆叶子遮住了一大片阳光,夏天在树荫下开会,可以坐下几百人。树枝上挂着一个美国造的炮弹壳,这还是土改那年工作队带来当钟用的。有些不习惯也不喜欢用数序来称呼地名的人(大部分农民觉得用数字命名——一区、二公社、三队等等——太抽象,他们宁愿用一些非正式的但富有特色和直观性的名字——如一株杨、白商店、坑边等等),提起四队来爱说在那棵胡杨树下面或者在那个炮弹壳下面。四队队长、共产党员乌甫尔,绰号叫“翻翻子”。乌甫尔爱抬杠。其实,他未必比旁人抬扛抬得多,抬则必求弄清底里,决不和稀泥、随风倒。再有,他说话又急又快,说话的音调成抛物线轨迹;就是说,他每讲一段话,不管一句也好,十句也好,开始总是声音又低又小,越说嗓门越大调子越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在吵架,等到这段话快结束的时候就又渐弱,一直到零。他肤色黧黑,不逊于印度人,而他说话的时候又习惯于略斜着眼睛,露出了非常显眼的眼白,粉红色的厚嘴唇飞快地颤抖着和运动着,这又增加了几分爱抬杠的印象。农村的人爱给人起绰号,有的绰号反映本质,有的则只反映现象。翻翻子这个绰号对于乌甫尔,既是事出有因的,又是很不确切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