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镇住了课堂,转到后头坐下,听见还有个别女生在黑影里吃吃笑着和男生打闹。国朝黑影使劲找,看见一个身穿新洋布棉袄、小鼻子小眼、个儿不高的女生。国想,个儿不高可不往前坐。
老有爹一字一句地念《新民主主义论》,当念到“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时,课堂一下又乱了,人们忍不住互相打问什么叫“甚嚣尘上。”国从后面站起来说:“什么叫甚嚣尘上,你们这就叫甚嚣尘上。知道了吧?”
学生们听懂了,不再甚嚣尘上。
每天下课前学唱歌。老有爹参照“渔翁乐”、“苏武牧羊”的曲牌填了几首有抗日内容的歌词教唱,国说不如找两首本地瞎子唱曲的牌子唱起来上口,还说县里刚发下来一首,就是“卖饺子”的调。他取代老有爹站起来亲自教:
棉花籽,
两头尖,
城里的公事往外传。
乡下宣传的新民会,
呀儿哟,
强迫咱老百姓多种棉一个呀儿哟。
棉花籽,
土里生,
……
小臭子和乔都在夜校里。
放学时,小臭子站在院里等乔。乔走出屋对小臭子说:“你先走吧,老范找我还有点事哩。”小臭子说:“什么事还不能公开?”乔说:“你就先走吧,不用管了。”小臭子和人们推打着走出院门。
乔返回屋,屋里就国和老有爹,他们夹坐在课桌中间。乔也坐下,说:“一上课就像乱了营似的,生是让个别人给闹的。”国说:“黑影里有个穿花洋布袄的闺女叫什么?”乔说:“你说的准是小臭子。”国说:“她就是?光听说这仨字就是对不上号。她没有大名?”乔说:“上学登记时上了个大名叫贾凤珍,就是没人叫。”国说:“你们妇救会应该带头叫大名。总不能光叫小臭子,十七十八的。”乔说:“妇救会起头也不一定能叫起来,一叫她大名她先笑个没完。”老有爹插话说:“都是根里不行,少知无识的。”国有些疑问,说:“她的家庭情况呢?”乔说:“他爹倒是老实人,平时不言不语。”老有爹接上说:“摆杂货摊,卖花椒、茴香、榆皮面儿。”国又问:“她娘呢?”乔和老有爹都不说话。国说:“莫非还有点问题?”乔连忙说“让臣大哥说吧。”老有爹叫臣,在村里有叫他臣大伯的,有叫他臣大哥的。老有爹说:“问题也不大,都是当闺女时候的事。”国懂了,不再问。乔说:“她比她娘可疯。别看小臭子平时爱和我一块堆儿,我也不赞成她那样儿。现时村里对她的风言风语更多了,要不咱夜校别要她了,省得一块肉坏满锅汤。我去递说她,叫她别来了,她也能考虑通。”国想想,制止住说:“也不必。能团结的还得团结,对小臭子的风言风语也要注意,心中有数就是了。形势也许很快就要残酷起来,敌人要开始扫荡,日本人要实行‘三光’政策。”
谈了形势,又谈了夜校和妇救会的任务。乔是新选的妇救会长。
村里对小臭子的风言风语都有根据,现时她正和一个叫秋贵的人靠着。先前秋贵家开着摸牌场,招一群娘儿们。秋贵也和娘儿们坐在炕上摸牌,一摸半宿。秋贵媳妇缺魂儿,一辈子不会认牌,就给摸牌的人烧水买包子。秋贵是小臭子的邻居,小臭子看秋贵家半夜还常亮着灯,忍不住就蹬着梯子爬上秋贵家房顶,再从椿树上出溜到秋贵家学起了摸牌。她兜里没钱,就到秋贵褥边底下拿。秋贵看见假装没看见。自此秋贵和小臭子就靠上了。遇到秋贵那个缺魂的媳妇不在家,小臭子就翻房过来找秋贵。俩人尽兴时秋贵出言不恭地问小臭子:“臭子,整天从椿树上往下出溜也不怕蹭破了你那裤裆。”小臭子就扭秋贵,手碰到哪儿扭哪儿。一边扭一边骂:“真不成款,得(dei)煞你!你给拉条新的去,还不进城给拉新布。”秋贵蹬达着腿说:“好啦别扭啦,疼着哩。赶明儿进城给你拉几尺哗叽还不行。”小臭子说:“谁没见过哗叽。”秋贵说:“拉织贡呢吧。”小臭子说:“也算好的?”秋贵说:“那拉什么样的?”小臭子说:“拉毛布,要葱绿的。”秋贵说:“行。”小臭子松开手。秋贵便赶紧说:“也得煞你。你知道穿上那物件怎么走道儿?”小臭子又扭住秋贵说:“就你知道,就你知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