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门(42)

2025-10-10 评论

    总算出了城,开着空调我仍出了一身汗。那是一个相对僻静的只有象征性路障的路口,车可以免强通过,唐漓几乎没减速,根本没在乎有人招手就冲过了路口。那一刻我差不多看到唐漓脸上一种耐人寻味的目光,我无法形容。我不能说感到尊敬,可能有尊敬,但我确实感到了某种比我不知强大多少倍的东西,而我不适应这种东西。是的,不适应,从来不适应。我不喜欢紧张,惊险,极端,不,从不喜欢,尽管认识唐漓后我鬼使神差读了不少这样的书。事实上我宁愿与世界无关,宁愿枕于一本书,一种幻想,或者像我们曾经有过的夜晚。那是怎样不可重复的夜晚,讨论一只鸟的十三种观察方式,讨论其间可能存在的爱情,暗示或隐喻,尽管我有点一厢情愿。世界从不完美,这我知道,但我们毕竟在试图接近那个世界,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拥有,至少我们也应该看上去拥有过。
    出了城,我的心情慢慢好起来,开始重新审视某些事物。

    一次郊游实际是一次对向往生活的模仿,情人间的浪漫早已存在,过去我渴望那种浪漫,但唐漓的渴望显然超出我所能承受的。唐漓的渴望包含了更多东西,不仅是一次情人间的郊游,还包含了危险与挑战,除了我们共同要承担的出城的危险,她还承了自身的危险:只有六个小时,开着公车。这一切使我们这次浪漫之旅颇不寻常,如果一切顺利,它的模仿程度将大大降低,更富创意。我不知唐漓真实的想法,她怎样看这个问题。她深不可测,但也可能非常简单,或许在她看来危险根本不存在。要么就是我想得太多,太脆弱了,可我没道理吗?
    “怎么样,现在放心了吗?”
    “可回来怎么办?”
    “如果回不来可能什么时都回不来。”
    “那你怎么交差?”
    “我不说过了吗。”
    “真的没事?”
    “你太老实了。”她说。“不过我很感谢。”
    “我就是老实人,你应该知道。”
    “我知道。”她笑。
    “开开窗户吧。”我说。
    “好呵,你来开。”她侧了一下头,车速很快。
    “怎么开?”
    “你想办法。”
    “我怎么有办法?”我大声说。
    午后,田野空无一人,公路如带,大地干净。车窗打开那一刻,风鱼贯而入,风景真实毕现,田野的气息带着庄稼即将成熟的芬芳,扑鼻而来。大地旺盛,平滑如波,蓝色远山清晰可见。我从未乘坐过小车进入郊外,过去有数几次乘郊区车没觉得特别,现在小车轻灵,视野开阔,季节也好,感觉真是不同。真得感谢唐漓,五月的山脉平原比想象的还要美丽,不由得让我连连感叹。
    “你还不愿出来,城里太闹了,还诗人呢。”
    她不理解诗,这我不怪她,风景和心情有关,但不一定和诗有关。诗创造风景并不表现风景,诗就是诗。唉,跟她说这些她也不懂。
    “你开车吧,你懂什么是诗。”
    “你懂还不出来呢。”
    “你以为出来就能作诗呀?”
    “也比你闭门造车强。”
    “你还知道闭门造车?”
    “说什么呢你?”
    “我跟你说写诗就是闭门造车。”
    “我才不信,别以为我真不懂。”
    “好好,你懂,你比我懂。”
    “你就是茅房的石头。”
    “又臭又硬?”
    “对了。”
    车速放缓,风景如画,音乐再次响起。诗歌中帆船的浪漫已被前人过分享用,乡村汽车时代应属于我们,而它一下就来临了,想想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已处于现代的享受。一个梦取代了另一个梦,诗剧的可能不复存在。城市被暂时忘记,我愿永远忘记,车就这样行驶吧,永远不要停下来。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叫静之湖的地方,唐漓说过了小汤山就是,那是离城最近的山水风景区,我听说过小汤山但没听说过静之湖,同样我也都没去过。北京的郊外对我来说已十分遥远,我去过有数的几次郊外感觉从未拥有过它们,但现在我却觉得有种君临之感,我不知道是否与交通工具有关,显然有关。我的君临尽管片刻虚幻,却已通达某种现代郊游的真谛:享用与恒久,如同在泊来的图像资料中常看到的情景。我不敢渴望真的拥有这样的生活,但短暂的模仿与心向往之已使我深深沉浸在某种幸福中。我愿世界美好,人民安定,人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尽管我知道这对我们是一个怎样遥远的未来,甚至不可实现的未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宁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