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3)

2025-10-10 评论

    俗话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叫站如松,坐如钟,是中国人讲究,坐有坐姿。我今天给大家先看一张图片,这是皇帝的宝座,皇帝的宝座呢,是一个床形,它为什么是一个床形呢?我们知道中国人待客的中心是睡觉的地方,所以床就形成了一个家具地位最高的一个家具。宝座是皇帝坐的,所以它在形制上有别于普通的家具,普通的椅子,所以它就做成了一个床形。我们如果有机会去故宫看,在故宫的每一个皇帝停留的房间,都可以看到宝座,它这个宝座,就是一个床形,这就是等级制度所造成的。
    中国家具设计原则
    那么中国家具设计是有原则的,我们这个原则从宝座上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它叫尊严第一,舒适第二,当它发生碰撞的时候,舒适一定要让位于尊严,这跟西方的很多设计理念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的设计原则不是以人为本,是以人文精神为本,这一点大大的高于西方的设计原则。我们强调的是精神,不是强调一个纯物质的东西。以人文精神为本这句话表明了中国家具的一个设计的总体原则,这个总体原则在我们所有的家具中都可以体现。
    我们抓住了这个原则的时候,再欣赏中国家具,再了解中国家具的时候,就觉得游刃有余,就是我们解释了,我们过去很多坐具,为什么非常的不舒服,皇帝的坐具也是非常不舒服,乾隆皇帝坐在椅子上,那感受还不如你们坐在《百家讲坛》的沙发上,你可以靠,还可以倚,他什么都靠不住。椅子非常大,他的宝座非常大,有多大呢?最大的一个宝座,目前存在颐和园,有2.95米长,1.4米的进深,有1.85高,比我还要高,1.4米的进深,是可以躺下一个人。
    

    举案齐眉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东汉有一位名士叫梁鸿,有气节,有文采,在当地非常有名。他的同乡有一个女子叫孟光,一心一意想嫁给他。孟光长得不好看,肤色比较黑,但特别有劲儿,史书上记载她能“力举石臼”,像个举重运动员。孟光到了30岁还没嫁出去,她父母就问:“你为什么还不嫁啊?”30岁很大了,不要说是在古代,就是在今天,30岁没嫁出去的人,父母也得问。是不是?她回答说:“我非梁鸿不嫁。”梁鸿一听这话高兴了,心想:还有这样的女子?那我就娶回来吧。我估计当时就是请媒人牵牵线,搭搭桥,也没见过真人,就把孟光娶回来了。孟光很高兴,就紧着饬,描眉画眼。但梁鸿一见她这样,就不高兴了,连着七天没有搭理她。孟光就慌神了,不知道因为什么:怎么娶了我又不理我呢?她就向梁鸿请罪。梁鸿说:“你描眉画眼不如素面朝天好看,我得要个能过日子的老婆。”我估计他也不敢说你长得不好看,怎么画都没有用。孟光说:“那我就不画了,咱好好过日子。”于是孟光每天把饭菜弄好了,端到丈夫面前,高高举起。
    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这个成语也变成今天夫妻相敬如宾的一个象征。这里的“案”,当时就是一个托盘。今天的托盘就是一个盘子,当时的托盘“案”,带有四个足,四足是缩进去的。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案的“案”,形制上非常接近。这种托盘今天日本还在用,日本很愿意沿袭我们的古制。
    案和桌的区别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何为案、何为桌呢?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
    

    这一讲要讲中国人储物的家具,一般来说,就是指柜子。中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的柜子在哪儿呢?是谁做的呢?我们有机会去故宫,可以去坤宁宫看看这对柜子。这对大柜是在乾隆七年(1742)制作完成的,当时有明确的档案记载。这个柜子有多高呢?5.2米高。像我这么高的人,如果踩着肩膀叠罗汉,第三个人才将将能够到柜子上沿。如果骑在脖子上叠的话,我估计得叠六层,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我想这样的柜子可能从制造到现在,上面几乎没放过东西。我也没有机会上去看看,也许有国宝藏在里头。最早摆放在坤宁宫的大柜是明代所做。当时是一对黑漆地堆灰罩金云龙柜,龙纹都是凸起的。后来因为柜子年久失修,乾隆皇帝下了御旨,用花梨木重新做了一对。为了追求原来的效果,就把这对柜子染成了黑色。远远地瞧,有点儿像紫檀。坤宁宫现在对外展出,虽然不能进去,但透过西面的玻璃,可以看到这对顶着天花板的柜子,非常壮观。二百六十多年来,这对柜子没有移动过位置,一直放在那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