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16)

2025-10-10 评论

    贺龙比罗荣桓大几岁,平日里聊天,贺龙少不了谈谈当年在“哥老会”的生活,什么“龙头大爷”“风头大姐”的,毫无顾忌。罗荣桓听过了新鲜,就把贺龙叫成“龙头大哥”,私下里再没第二种称呼。
    贺龙长期领兵打仗,养成雷厉风行,敢决敢断,敢于负责的作风;罗荣桓长期当政委,遇事冷静,深思熟虑,耐心细致,两个互为补充,如今在军委配合工作,大事上往往不谋而合、十分默契。
    然而,罗荣桓向毛泽东鼎力举荐贺龙任国防部长,还不仅仅在于友情深,配合默契,更在于欣赏贺龙的品质和风格,赞同贺龙对军队建设的思考和做法……
    第二天午饭后,车到浦口。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副政治委员肖望东和政治部主任鲍先志到车站迎接两位元帅。
    那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专列要靠轮船渡过江,需一个多小时。正好汇报军情。
    罗荣桓笑着指指许世友:“你上过少林寺,”又指指贺龙:“他上过武当山。”然后将大手在他们两人之间慢慢一划:“和尚对道士,出家人不能打诳语。”
    车厢里哄然爆出军人所特有的豪爽大笑。许世友在少林寺学艺八年,贺龙上武当山切磋武艺,至今传有他与武当门人比试武功的诸多故事。共产党争天下,广招人才,和尚为将,道士作帅……
    可是,笑过之后大家都显出严肃。庐山会议结束不久,全国经过反“右倾”,讲真话确实需要点勇气和胆量。
    许世友讲了真话:“现在部队干部每人每月吃到三十一斤粮,油水很少,肉根本见不到。特别是团以下干部,年纪比较年轻,每天带部队训练,摸爬滚打,晚上还要搞夜间训练,体力普遍下降……这样发展下去,一旦打起仗来可不得”
    贺龙也不讲林彪刚讲过的“突出政治的话”,他讲务实的真话:“军队是我们国家的命根子……过去我们靠军队打天下,今后还要靠它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可不能把他们的身体搞垮了!”
    他提出部队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许多建议和指示。
    罗荣桓也不讲空头“政治”,讲实际:“你们反映了一个重要情况,这可能是一个全军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很好解决……各级党委要把部队的生产和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听完汇报,两位元帅当天下午就下到了连队。
    六日到上海,驻沪三军领导人来汇报情况。有了南京的先例,大家都讲真话,不讲空话。
    上海警备区副政委方中锋汇报:
    “国家现在的困难严重,许多地方饿死人。我们的战士多数家在农村,亲友没饭吃,农村干部作风不好,强迫命令,捆人打人,有的战士对此讲几句‘怪话’,有些连队干部就认为是反对三面红旗,还根据战士的思想情况,把兵分成三类,有的甚至被划为落后分子……”
    “乱弹琴!”贺龙面容严厉,说话声音却缓慢沉重。除非是大会上讲话,他平时谈话很少高门大嗓:“说几句‘怪话’就能算落后分子?人家是讲实情嘛。现在才二月,南方五月小麦登场,北方要到七月小麦才登场,困难还在后面呢,后面怪话还会多……”
    罗荣桓断然插一句:——在战土中个许划类,个准把说怪话的战士说成是落后分子,不能随便戴帽子!”
    贺龙吸着雪茄,频频点头:“帽子不能随便戴,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戴得不好就不舒服……逼得太厉害,矛盾会激化,甚至铤而走险,不利于部队的稳定。”
    八日到杭州,十三日到福州,一路走一路下连队。十四日是除夕,除夕夜还在听汇报。这就是贺帅罗帅的工作作风。
    那三年,天灾人祸,危机四伏,“守四方”不好守。比如这东南沿海,台澎金马的国民党军不断派飞机人侵大陆,派特务和小股武装登陆渗透袭扰。
    福州军区的领导说:“台湾海峡形势紧张,海防任务繁重,我们感到兵力不足……”
    贺龙也讲毛泽东军事思想,但与林彪讲的不同:“要加强海防,首先你们大军区领导的屁股要坐到人民武装方面来,不要只抓部队那几万条枪,要用百分之六十的力量去抓民兵那几十万条枪……不懂得这一条,也就没有真正懂得毛主席思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