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17)

2025-10-10 评论

    罗荣桓一句话便说明了分量:“现在海防主要靠民兵防守,这是个战略问题,不是个战术问题。”
    当时中国的海军不足小拇指大,海防主要靠民兵,两位元帅一点没讲错。
    年初二,贺龙与罗荣桓又出发了,下连队,一直下到与国民党军炮战的前沿阵地……
    这一趟,贺龙走了两个大军区、四个省军区和警备区。他的警卫参谋王金水说:“贺老总一路走,一路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别说一路风餐露宿不休息,这一年也难得几天休息毛主席叫他守四方,他就巡行四方不休息。”
    一九六二年中国不太平,经受三年的严重困难,全国元气大伤,所有的故人都看中了这一点,抓住机会行动起来。
    东南告急:台湾国民党军称“反攻大陆千载难逢的良机”,开始武装窜犯,并有美国的第七舰队做撑腰;
    西南告急:印度调兵遣将,侵入中国境内,喜马拉雅山上开始流血;
    东北告急:苏联也不肯坐失良机,几十万大兵压境,不断制造边境冲突;
    西北告急:在苏联的煽动和怂恿下,一场暴乱正在悄悄酝酿,快要爆发……
    严峻时刻,林彪又病此后几年,再没出席过一次军委常委会议。
    贺龙的办公室,四壁挂满军用地图,桌上、椅子上,有时甚至地上也摊满了军用地图。这里烟雾弥漫,雪茄烟一口接一口喷出,似乎为了提醒自己四方狼烟滚滚,共和国正面临一场严峻考验。
    军委常委会、战略小组会、军事部署会、军工生产会、军情汇报会……
    会议一个接一个,命令也一道接一道发向四方,发向福州军区,发向西藏军区,发向新疆军区,发向沈阳军区,发向……
    贺龙巡行四方,山川形势和每支部队都了然在胸,这是“运筹帷幄”的基础。他报告中央,中央发出《关于准备粉碎国民党军进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调军进入预定位置,发动起百万民兵严阵以待,从而使美国与台湾蒋介石之间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扩大,在出兵问题上敌人纷争不已,美国不同意,国民党军单独搞大规模进犯便不可能,中等规模也困难,迫使蒋介石放弃了“反攻大陆”的军事冒险计划,取得不战而胜的成果。
    贺龙马上把精力由东投向西,指导新疆军区一战而平息北伊宁和塔城区的暴乱。继而通过总参谋部指挥作战部队开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段驱逐、歼灭一个整旅;西段清除、荡平八十六个印军侵略修筑的军事据点。印度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却再一次被我边防部队打得溃散不成军。
    当时讲话:打出了国威军威……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毛泽东朝贺龙投去一瞥,目光里饱含赞赏。
    这是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老总啊,发角白喽。”毛泽东又生出那种生死感怀。关于新疆的问题他已经谈完,会议也快结束。他怎么想起年龄不饶人来?他的声音有些悲凉:“罗帅没有来,年初就住了医院……”
    毛泽东看着贺龙,想起罗荣桓,那原因在于贺龙“守四方’,东抗台澎金马,北拒苏联,西平爆乱,南逐印度……荣桓同志果然识人,举荐有功。
    两个多月后,罗荣桓与世长辞。毛泽东悲痛异常,三夜两天不能成寐,写成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逢。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晏每闻欺人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也许罗荣桓不逝,贺龙在两年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命运会好些?
    但是,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却不曾想到他的一个决定在他的“龙”与“彪”之间增加了什么猜忌和不满。“我向政治局建议,”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缓缓道,“林彪身体不好,无法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在林彪养病期间,由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