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25)

2025-10-10 评论

    当时的说法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解放军各部要学空军。
    空军被抬得最高。据说突出政治搞得最好,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经验最多,学毛著的积极分子也最多。问题是:发生各种政治事故也最多。奇怪的是:出事越多,总结的经验教训也越多,每次总结都是一部“活学活用”的好成果,既然有了成果,当然就要表扬,就要提拔……
    这真是一种通向死亡的“良性循环”。
    这一切的根子,自然是在林彪那里。
    贺龙虽然主持军委工作,但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是军委第一副主席,是国防部长。无论从组织性还是纪律性讲,贺龙每有大动作,必须向养病的林彪报告。比如空军的司令人选,还得林彪说了算。毛泽东在七次人大会上曾讲了中国政治的一条客观事实: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若谈到党内的派,便不能不联系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主力”。毛泽东虽然注意平衡,但一方面军是中央红军,相对来讲是出干部更多些。反对“山头”是因为有“山头”,“山头”的事不能公开说,但具体工作时不能不考虑,这就增加了贺龙工作上的困难。
    比如吴法宪,贺龙深知他与林彪的特殊关系。一九六四年搞“四清”,叶群说,“王光美搞了个点,我也搞个点。”她首先想到的是空军政委吴法宪,带吴法宪一道去江苏太仓蹲点搞“四清”。
    空军问题多,飞机生产也糟糕,仿制米格19和米格21的“歼六”、“歼七”迟迟生产不过关。生产出直升机,周恩来很高兴,送给了胡志明一架,当然是精选出来的。可是,直升机刚飞到昆明就散架了,只剩发动机没坏。散架的机身全是国产,只有没坏的发动机是苏联货。
    太丢脸了,太恼火
    贺龙去检查飞机制造厂,发现国家花高价买来的合金,没有造成飞机,都变成了职工的高档金属饭盒。真是怒发冲冠,雷霆大发。他让孙志远把情况写成材料报军委。
    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虽然是被林彪点名放到军委,放到总参谋长的位置上;他尊重林彪但更有党性。工作实践中,他对林彪搞的“突出政治”一套越来越有看法,越来越同贺龙“搞到了一起”。
    柬埔寨的朗诺来华访问,罗瑞卿负责送其到上海,然后回国。登机前,罗瑞卿打电话,向住在苏州的林彪报告:“我负责送朗诺去上海,然后到苏州向林副主席汇报工作。”
    林彪的秘书得知情况,马上给太仓打电话,向叶群报告:“主任,罗长子要来向首长汇报工作,你赶快回来!”
    后来打倒罗瑞卿时,叶群自己是这样讲:太仓离苏州不远,接到秘书的电话,我很急。我知道罗瑞卿掌握了军队大权,又掌握过公安大权,他就是想逼林彪彻底交权。罗瑞卿从北京起飞,我也从太仓起身,争到后来,还是我先到了……
    叶群这一先到,便有了造谣的条件。
    罗瑞卿向林彪汇报工作是按原则办事,林彪作指示是“以人划线”,搞山头,论亲疏。罗瑞卿虽然对林彪的做法有看法,但并不愿同林彪把关系搞得很僵。对林彪始终是采取了尊重和维护的态度。
    叶群先到一步,便可以像“证人”一样造谣说:
    “罗瑞卿临走时,对林彪说:你身体不好,应该让贤,让身体好能力强的人来做工作。你还可以帮助工作,作指示嘛。罗瑞卿到了走廊,大声说:‘病号,不能干扰,让贤让贤!’他出门时,又嚷一声:好狗不挡路!这话被我家里人听到,报告林彪同志气得昏迷过去……”
    当然,这些情况贺龙都是在年底才知道。当他在台灯下看文件,凝思默想时并不知道。他只知道吴法宪与林彪关系密切,是林彪提名他替代去世的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没有林彪发话,没人能动摇吴法宪的司令员职务。
    可是,空军又跑了飞机,跑到台湾国民党那边去
    空军还连连出政治事故,甚至发生矛盾激化,开枪伤人的恶性事件……
    不管不行,管多了林彪不干,管深了林彪不答应……贺龙确实困难。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