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一位哲人的话:“迷信是人类本身存在的一部分;在我们以为已把它全部清除了的时候,它却藏身在最出人意料的角落里,而一旦它相信自己是万无一失,就又突然地冒了出来。”
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中以反封建、争民主而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可惜,在破除旧迷信的同时却又建起新的迷信。这就不能不使人去看看这个民族及当时国民的素质。
毛泽东越到晚年越尊崇秦始皇。中国的皇帝制度就创始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且两千年不改秦制。
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前也,能行天道,事天审帝,故称皇帝。
讲秦始皇“盛德煌煌”或者有道理,他创建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封建制,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封建制度能比。公元前二二年,秦灭六国,统一人下,即废封建,设郡县;废世袭,派流官;中央集权,划一制度;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度量衡,在经济、文化诸方面为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建立了基础。颁行秦律于前,焚书坑儒于后;驱胡虏,筑长城;统四海,住“阿房”;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则皇帝即国家,国家即皇帝,皇帝与专制合而为一。
毛泽东一生,建党、建军、建革命根据地;扫荡军阀,抗击日寇,打垮国民党蒋介石,在公元一九四九年一统天下。他一方面破除封建,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等民主制度,创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便同时又讲“房子造好了,不能空荡荡吧?总要摆几个花瓶挂几幅画”。民主党派也罢,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也罢,不过是花瓶之类的摆设。他毫不讳言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党领导一切”,毛泽东多次讲“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七十二个儒,我们超过他一百倍!”秦始皇“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毛泽东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天地不如毛主席,天地之子秦始皇怎么能与毛泽东比?
天下大权集于党内,党内大权集于毛泽东,正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周惠每念及此,便不由得想起那位党内的秀才田家英。家英于人前人后,习惯称毛泽东“主公”。读历史故事多的缘故吧。主公震怒,整个中央委员会等于零,更无须提劳什子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
皇帝名号一经确定,有关皇帝的行动和亲属均制定了法定称号。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最讲究名正言顺。
臣民称皇帝“陛下”,史书称皇帝“上”;皇帝驾临日“幸”,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生曰“诞”;死曰“崩”;父曰“太上皇”;母曰“皇太后”;妻曰“皇后”;妾曰“妃嫔”;子曰“皇太子”、“皇子”;女曰“公主”等等。这些称号本身虽有尊贵无上的意义,但真正重要的意义还不在于称号本身,而在于“独断”。即这些称号“非天子亦不敢用”。又比如“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都是皇帝“独断专用”,他人有染,便一定是大逆不道,是谋叛谋反之死罪。联想新中国成立后,“伟大领袖”、“万岁”、“万寿无疆”等等颂词渐为“独断专用”,朱德、彭德怀都曾闻“万岁”而失色,不敢领受。又比如刘少奇任国家主席后,庐山上的服务员称其刘主席,少奇夫妇忙制止:“不要这样叫。我们只有一个主席,是毛主席,你们就叫我少奇同志最好”。这种“专用”的存在,不正是包含了“专制”之意
周惠在“文化大革命”中,每闻“最高指示”,特别是见到群众敲锣打鼓,用隆重仪式聆听最高指示时,心中都会百感交集,生出莫名的忧虑和哀伤。封建社会,皇帝行使权力的凭证是玺、符、节。玺者,印也;印者,信也。符者,调兵遣将,从事征伐之信物。节亦为信证,乃外交活动中,使者执以示信。而“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红笔一圈,一个“最高指示”,其权威性便超过那些玺、符、节。
中国的封建制度还包括宫殿、宗庙、陵寝制度。周惠一瞥之间,右侧古老金碧的故宫和左侧新建之敦实的纪念堂已在车窗外擦过。小轿车正要行向两公里外的西单墙,却又急拐,驶向人民大会堂的北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