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78)

2025-10-10 评论

    杨成武独个儿点点头,脚步轻捷有力地走进了怀仁堂。
    四随时向总理报告
    “准备得怎么”周恩来在怀仁堂的西大厅里,两眼一眨不眨望着杨成武。他日理万机,忙得不肯说一句多余的话。
    “我已经组织好一套班子,带了电台、密码和保密电话,通讯联络随时可以和总理联系……中央机要局送来两名译电员,一个是广东人,还有一个是长春机要学校毕业的,叫谢静宜。江青同志说他不错。”
    “安全方面”
    “做了全面准备。天上、地上、水上、飞机、列车、舰艇都已安排好了……调来四架‘伊尔18’,两架‘子爵’,两架‘伊尔14’,还调了四架‘米8’飞短途。地上准备了三列车,前驱、后卫和主车,都反复检查过水里已经和东海舰队联系好,调一艘护卫舰到武汉,还准备了几艘快艇。警卫部队已经作好一切动员和准备工作,随时可以行动……”
    细心的周恩来略作沉吟,那是对毛泽东南巡的每个环节作一番过细思考。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后,他一直是以对党的忠诚来对待毛泽东。无论重庆谈判还是转战陕北,毛泽东走的路,他要先探一探,毛泽东吃的饭,他要先尝一尝,毛泽东要出现的场所他要先检查一遍,毛泽东睡的床坐的椅他都要先试一试……
    “我先到武汉,乘飞机。”周恩来坚持“事必躬亲”,思索着说,“十四日晨就可到达。你们十五日到,到之前不要中断联系。”
    “是,总理。”
    “陈再道回武汉之前,我要他集中精力抓三件事:一是抓革命,促生产;二是抓好按行业按系统的革命大联合;三是抓好大中学生的复课闹革命。”周恩来停下来望望杨成武。杨成武没作声。他明白周恩来的苦心,是含蓄地对他杨成武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也运用自己的影响朝这方面努力。杨成武轻轻点一下头,表示自己的心是与总理相通的。周恩来将两臂交叉抱在胸前,仰面默思,轻声说出几句:“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三年收尾。能不能控制住局势,关系到主席这个想法能不能顺利实现。所以……”周恩来没有讲下去,而是重新望住杨成武,目光里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凝望片刻,他终于说出一句话:“成武,你要清楚肩上担子的分量。”
    “我随时向总理报告。”杨成武庄严地说。
    “季节不等人。不搞好生产,是没有饭吃的。”周恩来的忧虑之情无法掩饰,“主席这次视察,关系重大”
    杨成武肃容点头。他是驰骋疆场的名将,不是经济学家。他不懂经济,但他深知没有饭吃会饿死人,会天下大乱。毛泽东在他心目中的崇高位置,也是首先在战场上树立起来的,在创建革命根据地,在与国民党进行尖锐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确立起来,在改天换地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更懂得“民以食为天”,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不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是,毛泽东对经济规律有多深的认识?
    杨成武没有想过。哪怕动动去想的念头,都是对伟大领袖的不尊不敬,是他的信念和感情所决不容的。
    不过,有件事杨成武却是记忆深刻。因为毛泽东自己就常常提起这件事。
    就是那次打下赣州,杨成武捉放三百“资本家”,其中有位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曾参加同盟会,曾资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曾在新加坡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在厦门创办了厦门大学,在集美创办中小学和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红军打下赣州时,并没有全部理解陈嘉庚对国家。民族所作贡献的重大意义,陈嘉庚当时也并不认识红军奋战的全部意义。
    于是,出现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
    杨成武向陈嘉庚募捐:“我们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反动派,解放天下劳苦大众。希望陈先生对我们的革命事业给予帮助。”
    陈嘉庚没有热情:“我帮不了你们什么忙。”
    “能帮。”杨成武说,“我们军费很困难,药品奇缺。希望能向陈先生募捐四十万大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