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79)

2025-10-10 评论

    “我没有。”
    “三十万也行。”
    “一万我也给不”
    “我们知道你很有钱。”
    “我现在确实没有钱。”
    “你不给,我们就只好没收你的东西”
    “好,你们没收吧。”陈嘉庚很大方地做个手势,“全没收去吧。”
    陈嘉庚侨居新加坡,主要从事橡胶业,所以他的货也主要是胶鞋。红军没收了他的全部胶鞋,还有一些简装的香烟。这些东西发到全军,杨成武也分到一筒香烟。他不会吸烟,便对那些“烟民”讲:“你们要努力学文化,谁考一百分,我就奖谁一枝筒里的烟。”在这一筒高级香烟的奖励下,还真有不少红军战士下功夫学习,考一百分来吸一枝高级烟。
    后来,陈嘉庚认识了红军,红军也认识了陈嘉庚。抗战爆发后,红军改为八路军,成为抗日的主力军;陈嘉庚也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出钱出力支持国内抗日斗争,并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为该会主席。
    一九四○年,陈嘉庚回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延安慰问边区抗战军民。毛泽东迎接陈嘉庚,握住陈嘉庚的手说:“陈先生,我要向你道歉过去我们对不起你。我们打赣州,没收了你公司里的胶鞋和烟。”
    “毛主席,我得感谢你们”陈嘉庚笑得开心,“你们这一没收,可帮了我大忙啦!”
    “噢?”毛泽东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陈先生讲笑话了,这叫不打不相识嘛。”
    “我是讲实话。”陈嘉庚收住笑,认真诚恳地解释,“你那时没收的越多,对红军对我都越有利。那时是通货膨胀,货卖不出去还得烧,还得倒海里去。谢谢你帮了我忙,解决了你们的困难也省了我许多力。”
    建国后,毛泽东曾无限感慨地对杨成武说:“陈嘉庚现在是我们的政协副主席了,还记得我们没收他胶鞋的事”
    “记得。我跟他要四十万,他不给;要三十万,他也不给。他让我把东西都没收走。”
    “是啊,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一九四○年他到延安,我们直道歉,他还直谢我们,说我们帮了他大忙。”
    “怎么?我们没收他还帮了他大忙?”杨成武也惊讶。
    “是啊,我们不大理解……通货膨胀,倾销都倾销不出去,还得倒海里……那时我们不懂这个道理哟。”
    毛泽东几次提起这件事,所以杨成武记忆深。但是,他不会因此而去联想毛泽东也有许多不懂的事,也会因此犯错误……
    松柏枝头撑住一弯月,撑起一个繁星闪烁的苍穹。
    灯火明亮的西大厅里,“碰头”已经结束。也许是怕中央文革那班人节外生枝,另搞名堂,周恩来不忘作第三次郑重宣告:“我再讲一遍。杨成武为毛主席和周恩来的联络员,一切重要事情,杨在主席和我之间传达、报告。一切更要的事。”
    杨成武明白这样反复宣告的意义,这不仅是信任,也有利于他今后的工作和行动。
    “主席无论乘飞机、火车还是轮船,你——”周恩来望住杨成武,“杨成武都要负责安全。”
    杨成武动了动肩膀,仿佛重负在肩。
    一名工作人员来报告:“主席那边来电话,找杨成武。”
    周恩来向杨成武点头示意,杨成武随工作人员去接电话。中央文革的成员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目光里流露出的内容微妙复杂。
    电话是毛泽东的秘书徐业夫打来的。
    “杨总长,主席想找郑维山谈谈。”
    “谈什么?我通知他。”
    “主席想了解整个华北的形势。郑维山不是刚陪陈伯达转一圈他们去了天津、唐山、保定等地,主席想在火车上听郑维山谈谈,不知来不来得及?”
    “来得及。我现在通知郑维山到人大会堂集合,然后一道上火车。”
    “好。专列三点准时出发。”
    这是一九六七年七月十三日夜十一点二十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