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后,我将一批简牍放到随太医面前。
随太医欣喜万分,一把抓起其中一卷,打开来贪婪地看着,看了一会儿,点头叹道:“难怪那些大儒费尽心血也不明所以,这文字果然古怪。等我一下,待我誊录一份后再还给你。”
我道:“不用了,这份就是副本。”
随太医道:“你说什么?”
我道:“我不能把原件拿出来,陛下这段时间经常要取阅。我分几次看了回去抄下来的。放心,我不会抄错一个字。”
随太医吃惊地道:“你是说,你看了默记在心里,然后回去再写下来?”
我道:“是。”
随太医道:“这些字你都看得懂?”
我道:“不,这种文字我从未见过。”
随太医上下打量了我一下,拎起手中那册简牍在我面前一抖,道:“就这份,你能不能现在再写一遍?”
我微微一笑,道:“你怕我随便乱涂点东西来蒙你?”说罢便在几案旁坐下,拿过一卷空白简牍,提起笔来便写。
一卷很快就写完了,我交给随太医,道:“要不要再默写一卷?要的话快说,我还要回宫当值。”
随太医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拿起手里那份简牍,对照着我现写的这份,逐字逐句地看。看完后,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道:“我再问你一遍,你此前真的没见过这种文字?”
我好笑地道:“孔府出土这批竹简,难道还先给我过目一遍吗?”
随太医看着我,半晌才轻轻叹了口气,道:“几万个从没见过的古文字,只凭强记,能将形状、顺序全都记下来,你……唉,你要不是胡人,只怕取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
我将笔一扔,站起来道:“功名富贵有什么用?”
随太医道:“年轻人,失去的就不要再多想了,珍惜你所拥有的吧,奢求注定得不到的,只是徒增烦恼而已。”
我道:“那么你呢?你又在追求什么?前面那个被处死的侍卫,就是被你收买了想去偷这书的吧?你说的这‘医书’,未能医人倒先杀人,我看不出有什么好的。”
随太医眯起眼睛,看了我一会儿,点头道:“我早就知道,你不是那些没头脑的寻常武夫可比的。不过,你说的你那前任,我没有逼他,是他自己愿意的。他私通宫人,把人家肚子搞大了,是我给那宫人施针用药,悄悄引产,救了他二人的性命。他还我一条命,也不算亏——何况他还没得手。”
我道:“我有点不明白,你身为太医令,人称‘神医’,名利禄位皆有,还要这种东西干什么?”
随太医沉默了一会儿,幽幽地道:“神医?我治愈过成百上千人,却救不了自己的儿子。他痈发于背,已经快不行了。我什么法子都用过了,就是治不好。我曾精研过一篇铭刻在古器上的《黄帝内经》,对古文字略知一二,听说这古简提到过什么起死回生的事,人到了这一步,真的假的都要试一试了。”
说到这里,随太医那双一贯精明的眼中,浮起了一层忧郁。这倒使我对这个城府颇深的太医有了一种新的印象。
◇◇◇◇
密室里,我抚摸着那一卷卷年深日久的古简,一时竟有些舍不得离去。一个月的识读强记,使我对这些记录着怪异文字的简牍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情。
虽然我看不懂那些文字,但就像随太医说的,人若在现实中遭遇巨大的困厄苦痛,便往往会寄希望于一些神秘莫测的东西。似乎那种超出理性的神秘力量的存在,使人世间种种障碍险阻显得不那么绝对无法逾越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为什么这批孔府古简,如今却被传得神乎其神?
我随意打开一册古简,看着上面那一个个状如虫兽的文字,陷入了迷茫。这些形状怪异的文字所记录的,真的是儒家的文章吗?
儒家的经典,大多我都读过,无外乎仁义和复古。在我看来,那些观念多少有些迂腐。先秦诸子,我最感兴趣的,是庄周。我喜欢他文章的汪洋恣肆、譬喻大胆。境界之高、眼界之广,和儒家那些说教比起来,真不可以道里计。
况且儒学还是一门曾中断过的学问。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在中原大地一度绝迹。直到秦亡汉兴,才有一些老儒凭着自己的记忆,向后生晚辈传授经典,却因口音、记忆等各种问题,产生了讹错分歧。
我不明白,一个鼓吹仁义和等级秩序的学说,有什么可令统治者不安的?竟至于要用杀人烧书的极端手段灭绝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钱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