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先生住在陆家花园。这是湖州人的艳称,正式名称是“潜园",是江南有名的藏书家之一陆心源(即皕宋楼主人)的花园,现在书去人亡,钱老先生是借住。他邀请全校同学到他家里去游玩,我也去了。
游玩"潜园"是在钱老先生代理校长的第二个星期日。钱老先生一家及董大酋引导我们游园,又给我们看了许多欧洲国家的风景画册,彩色精印,附有外文说明。
我们在园内,看见一个穿黄色军衣的中年人。我们不知他是谁,钱老先生也没介绍。后来问董大酋,才知道这人是钱老先生请来编书的。他穿的不是军衣,是他自制的古怪的服装。
这年秋老虎特别凶,虽近重九,犹如盛夏。我们常在街上看见钱老先生身穿夏布长衫,手持粗蒲扇,稻孙高举洋伞在钱老先生身后,钱夏和钱老先生并排,但略靠后,董大酋则在钱老先生之前。他们一行安步当车,从容潇洒,我不禁想起《世说新语》的一段小故事:陈太丘诣荀朗陵朴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太丘长子)将车,季方持杖从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两者相比,岂不有些相似么?
一个月过去了,钱老先生不再代理校长,英文教员和杨先生也照旧上课了。
钱夏先生代课时期,曾教我们以"南中向接好音,法遂遣使问讯吴大将军"开头的史可法《答清摄政王书》,以"桓公报九世之仇,况仇深于九世;胡虏无百年之运,矧运过于百年"为警句的《太平天国檄文》,也教过黄遵宪(公度)的"城头逢逢雷大鼓"为七句的《台湾行》,也教了以"亚东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平姓梁"为七句的梁启超的《横渡太平洋长歌》。那时,我们都觉得新鲜,现在杨先生又来上课了,我们都要求他也讲些新鲜的。杨先生说,钱先生所讲,虽只寥寥数篇,但都有扫除虏秽,再造河山的宗旨,不能有比它再新鲜的了。杨先生想了想,又说,幸而还有文天祥的《正气歌》还可凑数。于是教了《正气歌》。
我对杨先生说:讲些和时事有关的文章,不知有没有?
杨先生忽然大笑,说:“钱先生教你们读史可法答摄政王书,真有意义。现在也是摄政王临朝。不过现在的摄政王比起史可法那时的摄政王有天壤之别。"
杨先生又说:“明末江南有个复社,继东林党之后抨击阉党和权贵。现在李莲英党羽,仍然嚣张,顽固大臣操持国政,形势与明末相近。复社首领张溥(天如)编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每集都作题辞。张溥号召兴复古学,务为有用’,他编选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题辞即有此用意。现在我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教你们,也不算复古而是为今用吧。"
杨先生只讲解"题辞"。各集本文要我们自己去择尤钻研。从《贾长沙集》的题辞,我们知有屈原、宋玉,知有《楚辞》。从《司马文园集》之题辞,我们知有《昭明文选》。从《陈思王集》及其他建安时代文人集的题辞,我们知有建安七子。杨先生并择建安七子的精萃诗文教了我们。杨先生在解释《潘黄门集》(潘安仁)的题辞后,又为我们讲解了《闲居赋》,还引元遗山的诗:“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总之,单从题辞的讲解中,我们知有陆机、陆云两弟兄,知有嵇康、傅玄、鲍照(明远)、庾信(子山)、江淹(文通)、丘迟(希范);因为丘是湖州人,杨先生特别感兴趣。
然而百三家的题辞究竟太多,不可能全讲,杨先生只能选择他自己喜欢的给我们解释。这些题辞都是骈体,杨先生于是教我们学作品体文。他说:“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
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用品体写的一篇题目叫《记梦》的作文。大意是:暑假回家,刚下轮船就看见外祖母家的阿秀接我来了。我知道母亲带了弟弟在外祖母家歇夏,就快步跑去。进了大门,在院子里看见外祖母端坐堂上,吩咐厨娘,晚餐该做什么菜,什么汤。宝姨站在外祖母身旁,给外祖母打扇。我等外祖母吩咐完了,然后上堂向外祖母和宝姨行礼。外祖母很高兴,说:我算着你该来,果然来了,满头大汗,快去洗脸吧。宝姨就拉我到东边的厢房去,那是她的书房,她叫我用她的面巾洗了脸,就拉我到窗前说:你看,这是什么?我抬头看时,墙上原来挂着沈南蘋花鸟的三尺小立轴旁边,多了一副对联,珊瑚晕洒金夹贡,行书,上联是"万事福兮祸所伏",下联是"百年力与命相持"。宝姨说,要考考你,这上下联的出处。我说,上联出老子《道德经》,下联出列子《力命篇》。宝姨笑着点头,又问:这“命"字易解,这"力"字究竟指什么?我一时回答不来,就说:问妈妈去。宝姨笑道,姐姐在楼上给你弟弟解释左太冲咏史诗,阮嗣宗咏怀诗,白居易的《有木》诗呢。这时,外祖母在堂上叫:来吃西瓜。宝姨应一声拉我便走,我在门槛上绊了一下,就跌醒了。这篇作文最后四句记得是:“檐头鹊噪,远寺晨钟。同室学友,鼾声方浓。"全文约有五百多字。杨先生的批语大意是构思新颖,文字不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