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173)

2025-10-10 评论

    所以武汉起义的消息来了后,府中学的人总有一大半K是关心的。那时上海有几种很肯登载革命消息的报纸。我们都很想看这些报纸。不幸K城的派报处都不敢贩卖。然而装假辫子的教员那里,偶尔有一份隔日的,据说是朋友从上海带来的,宝贝似的不肯轻易拿给学生们瞧,报上有什么消息,他们也不肯多讲。平日他们常喜欢来自修室闲谈,这时候他们有点像要躲人了。
    只有那体操教员是例外。他倒常来自修室中闲谈了。可是他所知道的消息也不多。学生们都觉得不满足。
    忽然有一天,一个学生到东门外火车站上闲逛,却带了一张禁起的上海报。这比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还哄动!许多好事的同学攒住了那位"哥伦布"盘问了半天,才知道那稀罕的上海报是从车上茶房手里转买来的。于是以后每天就有些热心的同学义务地到车站上守候上海车来,钻上车去找茶房。不久又知道车上的茶房并非偷贩违禁的报,不过把客人丢下的报纸拾来赚几个"外快"罢了。于是我们校里的"买报队"就直接向车上的客人买。
    于是消息灵通了,天天是胜利。然而还照常上课。体操教员也到车站上去"买报"。有一次,我和两三个同学在车站上碰到了他,我们一同回校;在路上,他操着半乡音官话的"普通话"忽然对我们说:
    “现在,你们几位的辫子要剪掉了!"
    说着,他就哈哈大笑。
    过后不多几天,车站上紧起来了,“买报"那样的事,也不行了。但是我们大家好像都得了无线电似的,知道那一定是“著著胜利"。城里米店首先涨价。校内的庶务员说城里的存米只够一月,而且学校的存米只够一礼拜,有钱也没处去买。
    接着,学校就宣布了临时放假。大家回家。
    我回到家里,才知道家乡的谣言比K城更多。而最使人心汹汹的是大清银行的钞票不通用了。本地的官是一个旗人,现在是没有威风了,有人传说他日夜捧着一箱子大清银行的钞票在衙门上房里哭。
    上海光复的消息也当真来了。旗人官儿就此溜走。再过一天,本地的一个富家儿——出名是“傻子"而且是"新派",——跑进小学校里拿一块白布被单当作品挂在校门口,于是这小镇也算光复了!
    这时也就有若干人勇敢地革去了辫子。
    我所见的辛亥革命就这么着处处离不了辫子。

    法国邮船公司的"小广东"号据说是来往于香港海防①间第一等的船只。并不怎样大,可是走的快。
    头等舱的"吸烟室"里,有一只大菜橱,下层权充"图书馆",放着些法文书报,其中有一二本想来最受欢迎,书角都卷了,看书名仿佛是《安南②游览指南》之类,有几幅海防风景的插图。"吸烟室"壁上也挂有海防风景的照片,从照片看,海防也是美丽的呵!
    ①海防越南的重要港口城市。
    ②安南即越南。
    但是上岸以后劈头遇见的"风景"却是"黑房子"。
    事情很简单:旅客上岸以后就被指挥着进入了一座没有窗子的像是货仓的大房(后来知道这就是检查行李的地方)。人全进去了,门也随即关上,黑洞洞地沿着木板长桌布成的夹道走,接着又从旁的旅客的嚷声中知道了"命令":把随身带的小物件放下,——就是放在木板长桌上。接着又被驱着走出另一个门,门口有一个法国人和一个安南人,施行"人身检查"。我手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文书皮包,安南人劈手便抢了去,可是我另一手里却拿着轮船上给的“头等舱客人有尽先验放行李的优先权"的证明纸,我将这纸向法国人一扬,于是他从安南人手里拿过我的文书皮包来还我,用英语说:“你是头等舱客人。抱歉。"不过我仍旧张开文书皮包的口来,他张望了一下,就完了,——算是"尊重"头等舱客人,没有搜我的身上。
    我们在"黑房子"外面等着,看见行李一车一车来了,我们的和别人的混乱的放着,伕子们推着,在轻便铁轨上辘辘地都进那"黑房子"去了。也有在半路被提来,随即验看了放行的,——这想来就是所谓"优先权"罢?但我们的,是都进了黑房子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