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翁的眼色,看见说"咬你几口"的女人,看见青面獠
牙的笑,看见孔乙己的窃偷,看见老栓买红馒头给小栓
治病,看见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看见九斤老太,七
斤嫂,六斤等的一家,看见阿Q的枪毙——一句话,看
见一群在饥饿里逃生的中国人。曾经有过这样老实不客
气的剥脱么?曾经存在过这样沉默的旁观者么?……鲁
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
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鲁迅先生并没有把这个明明
白白地写出来告诉我们,他不是那种人。但这个悲哀毕
竟在那里,我们都感觉到他。我们无法拒绝他。他已经
不是那可歌可泣的青年时代的感伤的奔放,乃是舟子在
人生的航海里饱尝了忧患之后的叹息,发出来非常之微,
同时发出来的地方非常之深。
这是好文章,竟整大段的抄了来了。”老实不客气的剥脱","沉默的旁观",鲁迅之为鲁迅,尽于此二语罢。然而我们也不要忘记,鲁迅站在路旁边,老实不客气的剥脱我们男男女女,同时他也老实不客气的剥脱自己。他不是一个站在云端的"超人",嘴角上挂著庄严的冷笑,来指斥世人的愚笨卑劣的;他不是这种样的"圣哲!"他是实实地生根在我们这愚笨卑劣的人间世,忍住了悲悯的热泪,用冷讽的微笑,一遍一遍不惮烦地向我们解释人类是如何脆弱,世事是多么矛盾!他决不忘记自己也分有这本性上的脆弱和潜伏的矛盾。《一件小事》(《呐喊》六三页)和《端午节》(《呐喊》一八九页),便是很深刻的自己分析和自己批评。《一件小事》里的意义是极明显的,这里,没有颂扬劳工神圣的老调子,也没有呼喊无产阶级最革命的口号,但是我们却看见鸠首囚形的愚笨卑劣的作表的人形下面,却有一颗质朴的心,热而且跳的心。在这面前,鲁迅感觉得自己的"小"来。他沉痛地自白道: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
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
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
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
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所以我对于这篇"并且即称为随笔都很拙劣的《一件小
事》",——如一位批评者所说,却感到深厚的趣味和
强烈的感动。对于《端午节》,我的看法亦自不同。这
位批评者说:
我读了这篇《端午节》,才觉得我们的作者已再向我
们归来,他是复活了,而且充满了更新的生命。而最使
我觉得可以注意的,便是《端午节》的表现的方法恰与
我的几个朋友的作风相同。我们的高明的作者当然不必
是受了我们的影响;然而有一件事是无可多疑的,那便
是我们的作者原来与我的几个朋友是一样的境遇之下,
受着大约相同的影响,根本上本有相同之可能的。无论
如何,我们的作者由他那想表现自我的努力,与我们接
近了。他是复活了,而且充满了更新的生命。在这一点,
《端午节》这篇小说对于我们的作者实在有重大的意义,
欣赏这篇作品的人,也不可忘记了这一点。
(《关于鲁迅及其著作》页八○,
成仿吾:《〈呐喊〉的评论》)
这一段话,虽然反复咏叹,似乎并未说明所谓"自我表现"是指《端午节》所蕴含的何方面(在我看来,端午节还是一篇剥露人的弱点的作品,正和《故乡》相仿佛,所以其中蕴含的意思,方面很多),但是寻绎之后,我以为——当然只是我以为——或者是暗指"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等情调是作成了《端午节》的"自我表现"的"努力"。如果我这寻绎的结论不错,我却不能不说我从原文所得的印象,竟与这个大不相同了。我以为《端午节》的表面虽颇似作者借此发泄牢骚,但是内在的主要意义却还是剥露人性的弱点,而以"差不多说"为表现的手段。在这里,作者很巧妙地刻画出"易地则皆然"的人类的自利心来;并且很坦白地告诉我们,他自己也不是怎样例外的圣人。《端午节》内写方玄绰向金永生借钱而被拒后,有着这样的一段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