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206)

2025-10-10 评论

    (《华盖集》四三页)
    在别一地方,我们看见鲁迅又加以说明道:
    ……但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
    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
    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
    我们都反抗,起灭他!可是还得附加几句话以免误解,就
    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
    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中国人虽然想了各种
    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见
    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
    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
    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
    卒管着,不会再犯罪;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
    何等安全,真真是"千金之子座不垂堂"了。但阙少的
    就有一件事:自由。古训所教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法。教
    人不要动。……我以为人类为向上,即发展其见,应该
    活动,活动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惟独半死半生的
    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
    引人到死路上去!
    (《华盖集》四九页至五○页)
    这些话,似乎都是平淡无奇的,然而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话是青年们所最需,而也是他们所最忽略的;鲁迅又说过: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
    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
    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
    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华盖集》五四页)大概有人对于这些话又要高喊道:“这也平淡无奇!"不错!确是平淡无奇,然而连平淡无奇的事竟也不能实现,平原因还在于"不做"。鲁迅更分析地说道:
    第一需要记性。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
    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
    的苦痛,但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
    错误。
    (《坟》一六七页)其次需要"韧性"。鲁迅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道: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竞走的时
    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
    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
    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
    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
    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所
    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
    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利则
    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华盖集》一五○页)鲁迅鼓励青年们去活动去除旧革新,说: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
    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
    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
    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
    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
    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
    要动!……
    那么,他是保守派么?据说:并不然的。他正是革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