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211)

2025-10-10 评论

    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
    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
    道槌著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
    一同灭亡。
    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
    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
    幸而是早晨,时间正多,我可以说我的真实。我们的新
    的道路的开辟,便在这一遭。
    (《彷徨》二○○页)涓生觉得"分离"是二人惟一的办法,所以他在通俗图书馆取暖时的瞑想中,
    往往瞥见一闪的光明,新的生路横在前面。她勇猛
    地觉悟了,毅然走出这冰冷的家,而且,——毫无怨恨
    的神色。我便轻如行云,漂浮空际,上有蔚蓝的天,下
    是深山大海,广厦高楼,战场,摩托车,洋场,公馆,晴
    明的闹市,黑暗的夜……。
    ……觉得要来的事,却终于来到了。
    (《彷徨》二○三页)子君并没通知涓生,回到家庭,并且死了——怎样死的,不明白。涓生
    要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
    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
    导……。
    (《彷徨》二一三页)涓生怎样跨进新生活的第一步,我们不知道——作者并没告诉我们。可是我以为这个神经质的青年大概不会有什么新的生活的。因为他是
    一个卑怯者,应该被摈于强有力的人们,无论是真
    实者,虚伪者。
    (《彷徨》二○八页)《幸福的家庭》所指给我们看的是:现实怎样地嘲弄理想。《伤逝》的意义,我不大看得明白;或者是在说明一个脆弱的灵魂(子君)于苦闷和绝望的挣扎之后死于无爱的人们的面前。
    《彷徨》中还有两篇值得对看的小说,就是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篇的主人公都是先曾抱着满腔的"大志",想有一番作为的,然而环境——数千年传统的灰色人生——压其他们,使他们成了失败者。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于失败之后变成了一个"敷敷衍衍,随随便便"的悲观者,不愿抉起旧日的梦,以重增自己的悲哀,宁愿在寂寞中寂寞地走到他的终点——坟。他并且也不肯去抉破别人的美满的梦。所以他在奉了母亲之命改葬小兄弟的遗骸时,虽然圹穴内只剩下一堆木丝和小木片,本已可以不必再迁,但他
    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小兄弟先前身体所
    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
    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这样总算完了一
    件事,足够去欺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
    (《彷徨》四二页)《孤独者》的主人公魏连殳却另是一个结局。他是寂寞抚养大的,他有一颗赤热的心,但是外形很孤僻冷静。他在嘲笑咒骂排挤中活着,甚至几于求平地活着,因为他虽然已经灰却了"壮志",但还有一个人愿意他活几天。后来,连这也没有了,于是他改变了;他说:
    ……然而我还有所为,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
    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但灭亡是不愿意。你看,有一个
    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
    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
    人呢?也不配的。同时,我自己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我
    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好在愿意我好好地活下去的已
    经没有了,再没有谁痛心。使这样的人痛心,我是不愿
    意。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快活极了;
    舒服极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
    斥我先前所崇拜,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