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意义,在排队静候的当儿,好像看不出它的重要性来。譬如候车,要是你能断定每隔半小时或数十分钟准有一辆车开到,那你的"静候"便不会没有时间的意义;又譬如排队买油盐之类,要是你能预先见到"静候"的结果是
“今日货已卖完",那你大概也要算一算你的时间究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浪费掉,然而不幸是两例之中包含的未知数太多了,叫你简直不敢再作"时间"换得XYZ的奢望,只是当作在受排队训练罢了。但这,实在也只是小市民知识分子如笔者之流的想法。老百姓——"老百姓"的心情不能那样悠闲。我曾经在某一清晨,经过某街,看见什么店外的长蛇之阵已经有半里远,旁人告诉我:此辈排队静候者在天未破晓时就已经来了。他们已经等候了四五小时,然而那什么店的排门依然紧闭,因为,还没到办公时间!
这里我们又碰到了"时间"这两个字了。同是这两个字,在门内的办公者的字典上,自然是和门外的长蛇之阵的静候者的字典上,各有各的意义的。在门内的字典上,"时间"这两字神圣得很,差一秒钟,大门是不开的;在门外那一群的字典上,"时间"比脚底下的泥还不如,所以天未破晓就来了。大人先生们闻(不是看见)有此等情形,怫然作色曰:“真是胡闹,不成话!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唉,这样的老百姓,这样的落后!太不够程度了,所以公家办事困难!"
落后,不够程度:摸黑起早在什么店外排队的老百姓诚惶诚恐不敢——也不知如何自辩。但是尽管落后,老百姓们却懂得比大人先生更明白:要是不会静候半天所得的结果是“今日货已售完",他们也未必那么高兴赶早的。而且,即使摸黑起早,等候五六小时之后"门"开了,但是:里把长的队伍尚未过半,而"今天货完"的牌子又挂了出来,老百姓们明天还是要摸黑起早来等候。老百姓的"落后性"就有这样顽强的。这中间的道理,大人先生们不愿亦不屑想一想,他们大概只淡淡一笑道:“他们的时间不值钱!"
诸如此类,"时间"在各色不同人们的字典上有岂不同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要找一个大家字典上意义与价值相同的"时间",我以为这几年来我们是用血的代价找得了一个了:这便是"空间换取时间"一语中的时间。虽然在极少数人的字典上,甚至连这一个"时间"也另有新解的。至于最近这"时间"竟也像摸黑起早者被嗤为不值钱,或是会不会弄到那些摸黑起早者的下场,那就请读者们去想一想罢,事有不忍言者,亦有未许详言者!呜呼,时间!
1944年7月19日。敌犯怀远。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青人因为人家说他"不觉悟",气得三天没有吃饭。"不觉悟”算是最不名誉的一件事,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交朋友,谈恋爱,都要先看对方是不是觉悟了的。趣味相投的年青人见面谈不到三句话就要考问彼此的"人生观";他们很干脆地看不起那些自认还"没有人生观"的人,虽然对于"人生观"这东西他们自己也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在当时是一种风气;在当时,也就有些大人先生们看着不顺眼,嗤之为"浅薄",在今天看来,也觉得不免"幼稚",然而,何尝不是幼稚得可爱?罗丹的有名的雕像叫做“铜平时代",我们那时的青年就好比是"铜平时代";这是从长夜漫漫中骤然睁开眼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惊异而狂喜,陡然认识了自身的价值,了解了自身的使命,焦灼地寻求侣伴,勇敢地跨出第一步,这样的义无旁顾,一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这正是古代哲人所咏叹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难道还不够伟大!
在那时,"觉悟"与"不觉悟"的,如同黑白一样分明。鄙夷权势,敝屣尊荣,不屑安闲,对于那些抱着臭老鼠而沾沾自满的家伙只觉得可怜,掉臂游行于稠人广座之中,旁若无人地发议论,白眼看天,意若曰:“你们这一套值得什么,我有我的人生观!"这是"觉悟者"的风格。诚然这不免是“幼稚"罢?然而何等可爱!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幼稚"的人们,冲锋陷阵,百炼成钢,在近二十年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焰万丈的诗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