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的"文白之争"更是我们眼前的好例。希腊古代文学是西欧文学的源泉,这是谁也承认的。(甚至有人说希腊古文可以算是欧洲各民族文字的古文;有一位文言忠臣曾据此驳难主张白话者。)希腊古文学在他本国以及在世界文学史上有怎样重大的价值,是可以想见的了。然而古希腊文到了现在,也成为纸面上的东西。现代的希腊人口里说的,另是一种东西,据说有四五种方言。(我这里不多举,请把大英百科全书"希腊文学"一条翻出来一看就得了。)所以希腊人也和我国一样,有"文言"与"白话"这个问题,横在他们面前。因为自从前世纪后半期希腊得到政治独立以来,兴起了一种“文学复兴"运动,青年的作者竟激烈到要用"白话"来写在纸面,代替那有极光荣极悠久的历史的古文了!希腊的国粹家的努力反抗,自不必说;听说在四五年前,两派还是对峙;常常见杂志上并排列着他们的"文言"论文,和"白话"论文。一个懂得古希腊文的外国人只能看懂文言文的一排,那些白话文是不懂的!倒不如我们中国的白话文,到底还有几分可懂。现在他们的"文白之争"究竟到什么程度,我可不知道,因为我的参考书是旧的,然而我们知道他们现代大作家都用"白话"著书(如思想家诗人的KostesPalamas),可知他们的"白话"的前途了!
我们现在常听得有人说:中国文言文中有过许多杰作,文言文已有成绩,所以改用未著成效的白话,是不值得的。在反对白话的许多理由中,这是一个较动人听的。但不知他们看了希腊人的"文白之争",作何感想?或者他们要说:原来迷新的疯人不但是中国有之,西洋也有的!
是呀!在人类进化史上,疯人是不绝地出现的!而且这种疯平原也是普遍的,非一民族所得专;且幸而不为一民族所专有。
半年来国内文坛最可喜的现象是自动的文艺刊物之增多。
据我们所知,新文学的定期刊物凡有十七八种,其中有十五种是自动的刊物。在此十五种内,旬刊有三类:
一、《文学旬刊》(上海《时事新报》附刊)已出至第七十九期,文学研究会编辑。
二、《文学旬刊》(北京《晨报》附刊)已出至第五期,文学研究会编辑。
三、《文艺旬刊》(上海《民国日报》附刊)已出至第二期,浅草社编辑。
周刊有二种:
四、《创造周报》已出至第十七,创造社编辑。
五、《文学周刊》(北京《京报》附送)已出至第五期,星星文学社编辑。
月刊有二种:
六、《诗》(文学研究会定期刊之一)已出至第二卷第二号,中国新诗社编辑。
七、《弥洒》现出至第四期,弥洒社编辑。
季刊有四种:
八、《虹纹季刊》已出一期,虹纹社编辑。
九、《浅草季刊》已出二期,浅草社编辑。
十、《创造季刊》已出六期,创造社编辑。
十一、《绿湖季刊》将出,由民智书局发行。
半月或不定期刊物有四种:
十二、《草堂》已出三期,成都草堂文学研究会编辑。
十三、《心潮》已出一期,南京玫瑰社编辑。
十四、《诗学》已出七期,北京平民大学出版。
十五、《诗坛》(天津《民意报》附刊)绿波社出版。
以上十五种内,一二三四五多登评论,六以下多登创作;惟《弥洒》、《草堂》、《浅草》等数种则全为创作,不登论文。
半年的短时期内竟增加了十几种的文艺定期刊物,实在是新文学日益发展的证据。有人诟病"量虽多而质不佳",因以为新文学前途的隐忧;可是在我看来,这种话可称为"杞忧"。文艺的花园,如今正在百卉发芽时代,还不曾到异花挺秀的时期,故此时没有伟大的杰作出现,乃当然之事,我们所希望于目前的文艺花园者,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百花的嫩芽。我们相信只要假之以时日,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嫩芽自然会各自发荣滋长,成为各色的花卉。从那许多花中间,自然会挺出色香双绝的奇花。如果我们的文艺的园里,多是些黄渗渗的泥土,只有少数的几茎嫩芽儿,那么,我们怎么敢相信将来这花园里会成为锦绣的世界呢?所以"量"多是可喜的事,“质"不佳是不必忧虑的。中国有句俗语:“多中取长"。我们眼前应做的事体就是自由地努力地多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