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40)

2025-10-10 评论

    在大会的讲坛上,在小组会的圆桌旁,各种语言的放言谠论和细致分析,实在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反对殖民主义统治,控诉殖民主义对于民族文化的危害,保卫民族文化传统,加强起等互利的文化交流!
    这是代表着觉醒了的、站起来的亚非人民的亚非作家们第一次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
    “我们这些国家的作家继承着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古代文化传统,继续对现代世界文化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我们深信我们这些国家和我们的文学有远大的前途,我们为各国人民和平与友好的崇高理想所鼓舞。
    “我们大家一致深信:文学事业同我们这些国家的人民的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在人民获得自由、独立和自主的条件下,文学才能真正的繁荣昌盛,消灭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是文学创作充分发展的条件。
    “人民的目标就是我们的目标,人民的斗争就是我们的斗争;我们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毒害,反对核武器战争的威胁,争取和平和我们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以上皆引自大会宣言)
    会议的参加者——各国代表,用各种各样的新语汇来形容这个会议以及会议所表现的精神:
    ——文学的万隆会议,
    ——亚非文艺复兴的会议,
    ——塔什干精神,等等。
    这些新的语汇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个会议的主导精神以及所有代表们的远大目标。十月二十二日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招待亚非作家大会的代表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致词中提到"塔什干精神"一词时,这样说:“你们这个术语意味着友好的互相了解,和各不同民族的文学大师在为人类伟大目标斗争中的团结,作家和本民族生活牢固的联系,文学积极的参加为你们的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和积极的参加在已获得自由和独立的国家的新生活的建设中。"(见十月二十三日《真理报》)代表们热烈地欢迎这个对于"塔什干精神"的解释。
    正是这样的精神贯穿在为时一周的塔什干会议中。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得塔什干会议将在亚非各国文学发展的道路上,——还可以毫不夸张说,也将在世界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投下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亚非作家大会向全世界所发出的呼声是庄严而雄壮的,因为,在这呼声后面,站着十五亿的为民族、自由、独立,为人类伟大目标而斗争的人民!
    塔什干会议的历史意义在这里!
    塔什干会议的世界意义也在这里!
    人民正在以自己的斗争写下可歌可泣的史诗。以人民的斗争作为自己斗争的作家们的事业,必将有助于人民斗争的胜利。
    让我们在祝贺塔什干会议的同时,预祝下次的亚非作家大会(大会代表一致接受了阿联代表的建议,下次会议将于一九六二年在开罗举行),将面临着更新的更能振奋人心的国际形势,将有更多的亚非国家获得了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1958年11月2日于北京。

    浙江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材辈出的地方。虽然我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它!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历代都在乌镇驻兵,明朝曾驻兵于此以防倭。乌镇在清朝末年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地当水陆要冲。清朝在乌镇设驻防同知,俗名"二府",同知衙门有东西辕门,大堂上一副对联是"七藩两浙,控制三吴",宛然是两江总督衙门的气派。镇上古迹之一有唐代银杏,至今尚存。我为故乡写的一首《西江月》中有两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梁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
    一九一三年夏,我毕业于杭州私立安定中学,为了报考北京大学预科,我离别了故乡。后来,生活、工作、斗争的需要,竟使我再没有回归故乡。在二三十年代,我还间或回家乡探望母亲,而一九四○年母亲的去世,终于切断了我与故乡连接的纽带;那正是风雨如磐的年代。解放后,故乡日新月异,喜报频传。每当我从故乡来人的口中听到这些消息,总想回去看看,可又总是受到各种意外的干扰,其中就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然而,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