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62)

2025-10-10 评论

    实在的,要晓得我们祖父的祖父曾经怎样生活着,最能告诉我们真实消息的,恐怕无过于陈年的旧帐簿!
    我们知道,我们的历史,也无非是一种"陈年旧帐簿"。但可惜这上头,“虚帐"和"花帐"太多!①
    ①"虚帐"为增加盈利或偷税、漏税,在会计制度允许的项目以外巧立名目的一种假帐。下文的"花帐"同,只是另设科目。
    我们又知道我们读这所谓"历史"的陈年旧帐簿得有"眼光"。不但得有"眼光",而且也得有正确的"读法"。正像那位金老先生有他的对于"陈年旧帐簿"的正确的"看法"一样。
    在这里,我就想起了我所认识的一位乡亲对于他家的一叠"陈年旧帐簿"的态度。
    这一位乡亲,现在是颇潦倒了,但从前,他家也着实过得去,证据就在他家有几十年的"陈年旧帐簿",——等身高的一叠儿。他的父亲把亲手写的最后一本帐簿放在祖传的那一堆儿的顶上,郑重地移交给他,——那还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他呢,从老子手里接收了那"宝贝"以后,也每年加上一本新的,厚厚的一本儿。那时候,他也着实过得去。可是近几年来就不同了。证据就在他近年来亲手写的帐簿愈来愈薄,前年他叹气对人说:“只有五十张纸了!"说不定他今年的帐簿只要二十张纸。
    然而他对于"陈年旧帐簿"的态度一贯的没有改变。不,——应该说,他的境遇愈窘则他对于他那祖传的"陈年旧帐簿"的一贯的态度就更加坚决更加顽强。例如:三五年前他还没十分潦倒的时候,听得人家谈起了张家讨媳妇花多少,李家嫁女儿花多少,他还不过轻轻一笑道:“从前我们祖老太爷办五姑姑喜事的时候,也用到了李家那个数目,先严大婚,花的比张家还要多些:这都有旧帐簿可查!然而你不要忘记,那时候油条只卖三文钱一根!"从前年起,他就不能够那么轻轻一笑了事了。前天大年夜,米店的伙计在他家里坐索十三元八角的米帐的时候,他就满脸青筋直爆,发疯似的跳进跳出嚷道:“说是宕过了年,灯节边一定付清,你不相信么?你不相信我家么?我们家,祖上传来旧帐簿一叠,你去看看,哪一年不是动千动万的大进出!我肯赖掉你这十三元八角么?笑话,笑话!"他当真捧了一大堆的"陈年旧帐簿"出来叫那米店伙计“亲自过目"。据说,那一个大年夜他就恭恭敬敬温读了那些“陈年旧帐簿"一夜。他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只喃喃地自言自语着:“祖上哪一年不是动千动万的进出……镇上那些暴发户谁家拿得出这样一大堆的旧帐簿!哦,拿得出这样一大堆的几十年的旧帐簿的人家,算来就只有三家:东街赵老伯,南街钱二哥,本街就只有我了!"他在他那祖传的"陈年旧帐簿"中找得了自傲的确信。过去的"黄金时代"的温诵把他现在的"潦倒的痛疮"轻轻地揉得怪舒贴。
    这是对于"陈年旧帐簿"的一种"看法"。而这种"看法"对于那位乡亲的效用好像还不只是"挡债",还不只是使他"精神上胜利",揉起了现实的"潦倒的痛疮"。这种"看法",据说还使他能够"心广体胖",随遇而安。例如他的大少爷当小学教员,每月薪水十八元,年青人不知好歹,每每要在老头子跟前吐那些更没有别的地方让他吐的"牢骚";这当儿,做老子的就要“翻着旧帐簿"说:“十八元一月,一年也有二百元呢;从前你的爹爹还是优质呢,东街赵老伯家的祖老太爷请他去做西席,一年才一百二十呀!你不相信,查旧帐簿!祖上亲笔写得有哪!"
    这当儿,我的乡亲就忘记了他那"旧帐簿"也写着油条是三文钱一根!
    虽然照这位乡亲精密的计算,我们家乡只有三家人家"该得起"几十年的"陈年旧帐簿”,但是我以为未必确实。差不多家家都有过"旧帐簿",所成问题者,年代久远的程度罢了。自然,像那位乡亲似的"宝贝"着而且"迷信"着"旧帐簿",——甚至还夸耀着他有"那么一叠的旧帐簿"的,实在很多;可是并不宝爱"旧帐簿",拿来当柴烧或者换了糖的,恐怕也不少。只是能够像上面说过的那位金老先生似的懂得"旧帐簿"的真正用处的,却实在少得很呵!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