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们都在东院朝南那座楼房的楼下正中那间客厅里。老太太和姑太太对坐在靠西壁的方桌边,张太太坐了东首靠墙的一张椅子。两面的落地长窗都开的挺直。只不见恂少奶奶。恂如怀着几分不自在的心情,进去拜见了姑太太,胡乱说过几句客套,便拣了挨近窗边的一个位子坐了。屋里的空气似乎因为他的出现而忽然冷峻起来,姑太太和恂如应酬了几句以后,老抽着水烟袋,竟一言不发。
“有点古怪,”恂如一边摇着纸扇,一边在肚子里寻思,“大概她们刚才议论过我来罢?”于是他猛省到少奶奶的不在场一定有缘故。他惶恐地朝四面看了一眼,正想找几句话来敷衍一番就抽身而退,猛可地瞧见少奶奶从后院子旁边的厨房里姗姗地来了。少奶奶眼眶红红的,走到了阶台前时,抬头看见了恂如,便似嗔非嗔地盯了他一眼,径自走到张太太身边坐下。恂如直感到少奶奶一定在太太们面前告过他一状,——一定是照她的想像说了他许多坏话;他暴躁起来,觉得脸上也发热了。他拿手帕在脸上揩了一把,正想把昨晚的事申明几句,不料瑞姑太太却先已笑着说道:“恂如,听说你这两天很忙,跟王伯申商量什么地方上的事情;——哦,大热天,你还穿件长衫进来,姑妈面前你还客气给谁看?”恂如笑了笑,瑞姑太太早又接下去说道:“王伯申现在是县里数一数二的绅缙了,可是十多年前,他家还上不得枱面;论根基,我们比他家好多了,不过王伯申的老子实在能干。”于是转脸向着老太太道:“妈还记得那年太公开丧,王老相第一次来我们家里,爸爸就识得他日后定能发迹?”
老太太点头,有点感慨地说:“这话也有三十多年了,还有那赵家赵老义,也不过二三十年就发了起来;人家都说赵家那股财气是赵老义的姨太太叫银花的带了来的。”
照例,这种背诵本县各大户发迹史的谈话一开始,只有瑞姑太太还勉强能作老太太的对手,恂如的母亲是外县人,少奶奶年轻,都不能赞一辞。恂如不大爱听这些近乎神话的陈年故事,但也只好耐心坐在那里。姑太太虽然还不满六十,却不及老太太记性好。论容貌呢,姑太太决不像是五十以上的人,她那颇带点男相的方脸还是那么光润,要是你在隔房听到她那高朗爽脆的谈话,一定会猜她至多四十许,只有那半头的白发和她年纪相称,但这恰好增加了她的威仪。
“人家说姑妈有丈夫气,看来是不错的,”恂如惘然自己在想,“她两个儿子都死了,继嗣了良材,性格也不大合得来,可是她总有那么好兴致,谈起什么来都那么果断敏利,跟母亲完全不同,至于她呢,连姑妈脚底的泥也赶不上,倒是婉姊有几分相似。”正这样想,却不防姑太太忽转脸问他道:
“王家要你去商量什么事呢?”
恂如怔了一下,没有听清姑太太是问王家的什么。少奶奶似乎老是在留意恂如的动静,这时便接口道:“姑妈问你昨天忙的是些什么事?”
“唔,”恂如又有点不自在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王伯申打算办一个贫民习艺所……”
“想来又是什么工厂罢?老太太关心地问。
“对,这也要弄几部机器招人来做工的,可又不是普通的工厂,”恂如的精神似乎振作些了,“这是打算把县里的无业游民招来教他们一种手艺,也是慈善事业的一种。”“原来就是这个叫化所,”张太太听着笑了笑说,“上月里也听黄姑爷说起过。可是,恂儿,昨天你们商量这件事怎么又没有你的姊夫?”
“他不大赞成这件事。”恂如迟疑了一下这才回答,但又忽然兴奋起来,“本来也没有我的事,不过王伯申既然诚意相邀,我一想,这也是地方上一件好事,所以我就去了,——
也加入做个发起。”
瑞姑太太忙问道:“那么,他是不是也要你加点股子?”
“不是。这件事开头是赔钱的,不能招股。”恂如又显得有点意态阑珊了,他懂得太太们对于这件事根本就另有一种看法,“王伯申打算动用善堂里的存款,不过这笔钱又在赵守义手里,不肯放。所以要大伙儿设法。”
“哦,我说王伯申怎么肯花钱做好事!”姑太太沉吟着说,她笑了笑转脸对老太太道,“妈,你说是么?”但又不等老太太回答,她凝眸看定了恂如又说道:“你们外场的事,我一时也摸不清楚;不过,刚才我还跟妈谈起,王家三代到如今的伯申都是精明透了顶的,只有他家讨别人的便宜,不曾见过别人沾他家的光;我们家跟他们算是三代的世交了,可是,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哪一次不是我们吃点儿亏呢,”她转脸向张太太笑了笑,“嫂嫂总还记得,那次为了一块坟地,二哥那样精细,到底还上了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