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富阳是缩小的杭州、上海,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有目共睹,但人们为钱而累、以钱为荣的现象也是有目共睹的。富阳人爱摆阔,大街上很难看到小排量的汽车,农民的房子也是三层四层的,稍为一点场面上,掏出来的烟都是中华,还是软的。三五个人坐下来,谈的多半是怎么挣钱、怎么花钱,要不就是打牌。我有个同学,办了个厂,风风火火的,一年收入也有几百上千万,但对家人却是十分冷淡,儿子正值青春期,很多事情需要跟父亲交流,而他居然几年了没有跟儿子单独坐下来谈过心。有一次,我同他儿子聊了一下午天,小伙子竟然感动得哭了,事后还给我写来一封几千字的信,谈他的苦闷,谈他父亲的种种不是。这件事对我触动蛮大的,我跟同学谈话,指出他这样生活可能存在的弊端,但他不以为然。他认为他的任务就是挣钱,有了钱儿子考不上大学也无所谓,可以出国,也可以跟他干:一种有了钱万事大吉的派头。其实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人的很多问题恰恰是因为有了钱才产生的。我们当然离不开钱,但钱绝不是人的中心,不能围着它转。富阳不是中西部,问题依然是经济不发达,缺钱。钱到了一定地步会自己长出来的,富阳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具有相当的往前自动发展的实力和惯性,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应该调整一下思路,关心一下更多的问题,比如内心。说得极端一点,没钱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内心丢了,为身体而活,但我们现在有钱了,我们的钱足够身体享用了,怎么办?
三
富阳提出“阳光生命”口号,本身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二十多年前,我们说发展就是硬道理,没人会怀疑这句话,听了都很来劲,但今天我们说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我以为,这种倡导的意义也许不会亚于二十多年前倡导的“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经济让我们富起来了,让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打开了,满足了,构建和谐是直指人心的,旨在打开、完善我们的心灵世界,人与人用心交流,用情表达,而不是一味地以钱论道。阳光生命,其实就是要和谐,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心灵,要完美我们的情感世界,要培养我们的爱心,要重塑我们的荣辱观,提高生命质量。不是说只有富阳“生命不阳光”,而是富阳作为经济率先发达起来的地区,它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让生命充满阳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富阳现在提出“阳光生命”是有远见的,是真正的审时度势,是因势利导,是智者之虑,是对富阳人的真心关爱。
四
现在国内很多城市总是在现代与自然,宏大与局部,快与慢,软和硬,新和旧之间失调,乱了方寸,乱了心思。作为富阳人,我当然希望她不要乱,她过去是发展经济的排头兵,今后我希望她也是阳光生命的排头兵。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年代太吵闹,太生硬,太灰暗,太沉重……我想轻盈一点,干净一点,简单一点,明朗一点,真实一点。看到那么多人为钱而累,我经常会自问,难道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多。有时候我想,今天的我们,真正需要的也许就是好好找个书吧坐一坐,找一本书看一看,想一想。书里面有比飞翔还轻的东西,有比钞票还要值钱的纸张,有比爱情更真切的爱,有比生命更宝贵的情和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由于知识不够,也许没有读书的习惯和乐处,但你起码不能因为有钱而瞧不起书,更不能武断地对下一代说: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我想,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
我非蜀人,入得蜀来,要学习适应的习俗着实不少,甚至连基本的吃、喝之道也要从头学起。吃的学问主要在于对麻辣的麻木,这让我有些为难,至今要领不得,感受平平。相比之下,喝的功夫是练到家了,有感情了,若是隔三差五地不去泡泡茶馆,心头是欠欠的。好在茶馆遍地,茶钱相应,满足一下也非难事,所以这等欠然倒是少有。
成都的茶馆之多,绝对没有哪个城市敢来一比高低的。尽管这样,也没有哪个茶馆经营不动的。哪个茶馆生意都好,都人满为患。有人说,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有三十万大军泡在茶馆里。成都人喝茶不像北方人,喝的是大碗茶,咕咚下肚,以解渴为目的;也不像福建人,喝的是功夫茶,一口一口地品,品得陶醉,品得专心致志;也不像广东人,喝的是早茶晚茶,边喝边吃,喝茶的目的其实是填饱肚子,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为了节省时间?成都人喝茶,喝的是雅茶,喝的是一种气氛,喝的是滴答滴答的时间。有人说,成都的茶馆就是一个社会,在这里,卖报看报的,吆喝擦鞋的,说书唱戏的,谈生意的,做买卖的,看相算命的,按摩掏耳朵屎的,访亲会友的,恩恩爱爱的,形形式式,无所不有。所以,说它是个社会,实在是一点不过分的,起码是个反映社会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张三把他的人生折射给了李四,李四又把他的意气传染给了孙二麻子。就这样,舞台又变成了学堂。从这样的学堂里出来的人,有点悠闲,有点懒散,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