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是一种冒险的游戏(90)

2025-10-10 评论

    感动之心只与事情的善力和道义的实质相关,其结果倒往往位居第二了。尽管大多数世人看重的更是事情的结果。
    新兴的中产者阶层也并不具有浪漫气息和感动之心。因为这个新兴的阶层和中国新兴的资产者阶层一样,没形成自己阶层的任何或可用良好二字评说的文化背景。它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急不可待地装扮成最“现代”的一部分中国人的企图,使我往往看在眼里厌恶在心。几乎一切知识分子一旦路身于这个阶层,知识分子的特征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被彻底“腐蚀”掉了。这个阶层目前是一锅甜腻的粥。无论什么内容搅人此锅,都会变成粥的一种成分。都会使自己也甜腻起来。但粥仍只不过是粥。他们和她们有时也会装出感动于艺术的模样,但往往只感动于美化中产者阶层的艺术。而且,即使对这一种艺术的感动也是假的。假的就是假的。装得越“真”显得越矫情。这个阶层对于世事也无感动之心。他们和她们只感动于自己“中产”了以后的那一种精细又汲意思的小情调。同时希望别人们皆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感动于你的感动”。若将这个阶层人格化了,那么它太像《红楼梦》中的袭人。袭人除了为自己的小情调所感动,另外还真的为大观园里别的任何人的命运感动过吗?即使她对宝玉的那一份儿情,若认为真,也终究还是真的由自身命运出发的。我对此阶层一向怀着谨慎保持距离。我认为那距离起码不应小于最后一排观众席和舞台之间的距离。我惟恐自己不慎栽人“锅”中,即使之后蹦出来了,浑身也接了一片淋漓的、甜腻而粘稠的、永远也刮不尽的粥浆。
    平民们,亲和中小知识分子吧!如果不亲和于他们和她们,在中国,在当代,还有谁们值得平民们亲和?
    政权的腐败并非是从商业时代开始的。
    “吏”们虽然生活在乎民阶层中,但在许多主要的特征方面,与平民们并不类同,而更有些像官僚阶层。因为,他们毕竟是官僚这株大树的小校小时。并且,内心里最不情愿生活在平民阶层中。有朝一日摇身一变而成为官,从此脱离平民阶层,乃是他们“永远的梦”。
    “吏”是官的“实习生”。
    好“吏”们学好官,坏“吏”们学坏官。
    官自“吏”出。所以,纠查“吏”风,其实也是整肃官纪。据我看来,中国之“吏”风,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平民阶层是中国当代的最基本公众。
    在中国诸阶层中,平民阶层具有最本能的、最积极主动的、最有韧性的生存自救能力。他们的“上帝”一向只产生于他们本阶层。“官本位”的通病现象若体现于官僚阶层本身,我所待的批判态度往往相当激烈,嫉恶如仇。但若延益于平民人家,只要不过分,则我往往不忍指斥。
    须知如今粗粮比细粮贵,平民吃不大起粗粮。
    官员有责任不使平民沦为乞丐,这乃是官员对国家的最主要的责任之一种。
    贫民多了,后果不言自明。
    无平民阶层的生活稳定,无国家之长治久安。
    无平民阶层的拥护,无政党的广泛权威。
    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的资产者们的实际生活,越是比经济发达国家的资产者们的实际生活阔绰和奢侈。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资产者们也不例外。在经济落后和次发达国家,阔绰和奢侈也是廉价的。
    资产者一旦成为资产者,就有经济实力超越于国家经济危机之外。这乃是全世界资产者最大的共同的自信。
    中国的平民阶层的生活,才刚刚由温饱型转为消费型。与此相比,中国当代的城市贫民,仍是一些温饱型的人家而已。
    贫民人数一旦形成了阶层化的比例,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堪忧的。贫民阶层化,便不可能像弃婴一样被扔掉。归根结底,还是将成为一个国家的负担。
    中国城市贫民和正在加速加数贫民化的一部分平民们的命运出路究竟在哪里?
    目前还没有谁敢大言不惭自以为是地声明,他已替他们指出了“方向”。
    这将是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最顽固难医的头疼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