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江忽然慌慌张张地闯进来:“可不得了了,武红兵一定是神经出问题了!”
赵曙光下意识地一捂信纸:“他给你气受了?”
“那倒没有,我俩一直配合得好好的,也快大功告成了!可,剩车厢的问题没法解决了。他,他让我跟他去挖韩奶奶的坟!我当然不会跟他去,他扛上把锨自己去了!怎么拦也拦不住!”
赵曙光倏地站起,将信纸折几折,揣入兜里。他转身见知青(127)们也已都醒了,便喊:“都穿衣服起来!”
赵曙光率知青(127)们跑向村外。
韩奶奶的坟那儿,锨插于地,武红兵垂头肃立,自言自语:“韩奶奶,我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可我又是为咱坡底村好,您肯定能够理解我这会儿的心情。我保证,日后有条件了,要选用上等木材,亲手为您打造一口刷漆棺材。”
他说完,转身拔锨,锨却被赵曙光抢先拔去。赵曙光背后站着其他男知青(127)们。
赵曙光将锨递给刘江,严厉地:“你疯啦!”
武红兵:“我没疯!我也是迫不得已。你不是说过,韩奶奶临终前,自己也希望将那几块板子充公的吗?再说我刚才已经请韩奶奶原谅了……”
赵曙光:“但是我们不能原谅你!全坡底村的老乡,谁也不会原谅你!”
武红兵:“我们是知青(127)!我们就不能首先唯物主义地看问题吗?”
赵曙光:“住口!别跟我在韩奶奶坟前争这个!不仅仅是唯物主义不唯物主义的问题!你给我跪下!”
武红兵不服气地将头一扭。
赵曙光更加严厉地:“跪下!否则我们几个在这儿跪到天亮!让全村人都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说罢,他自己先直挺挺地跪下了。其他知青(127)也都直挺挺地跪下。
武红兵不得已地跪下了。
赵曙光对着坟说道:“韩奶奶,红兵他一时冲动,但他的愿望,确实是为了咱坡底村。以后,我们都会经常来为您的坟培土拔草,弥补他刚刚对您的冒犯……”
“哗啦”一声,几捆铝条落在地上。
知青(127)宿舍里,赵曙光训斥武红兵:“那手扶拖拉机才多少马力?一台新的也只不过八马力!再用厚木板做一个车斗,那车身会是多重?这么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你都没想到吗?我们去县里交活时,顺便为你带回了这些铝条,为了照顾你的自尊心,还不能主动给你送去!还得等着你主动跟我商量时才能向你提出我们的建议。可是左等右等,你就是没有那么一点儿主动性!你那自尊心怎么那么特殊?”
武红兵离开桌旁,走到那堆铝条跟前,捡起一根,试试硬度,对赵曙光说:“你以为你的智商永远比我的智商高?问问刘江,你想到的,我想到了没有?”
刘江:“用轻金属做一个框子,这一点红兵确实也是想到过的。但铝条和铝条之间的空当又怎么解决呢?不解决,那还不往下掉东西?”
赵曙光:“用铁丝拦几道,再用草绳编严实!像编草袋子草帘子那样。”
武红兵:“哈哈!你怎么不说像编鸡窝那样?”
赵曙光:“你冷笑什么?有的老乡家的鸡窝编得很紧,还很美观!不成心破坏,两三年不坏!我们隔两三个月编一次行不行?不就是麻烦吗?别忘了,我们是在一个又穷又小的村!在这里,连喝上口苦涩的水还很麻烦呢!”
刘江:“倒也不妨试一试,马婶和翠花她们手可巧了,还编过草床垫偷偷卖给城里人家呢。”
武红兵叹息道:“想不到,最后还是成了这样……”
赵曙光:“成了怎样?”
武红兵环指大家:“好好好,你们都是分母行了吧?”
麦场上,武红兵开着手扶拖拉机绕麦场兜圈子,支书和王大爷并坐在车斗里,腰板都挺得直溜溜的,俨然两位正在进行检阅的老将军。而拖斗是马婶和翠花用草绳编出来的,还刷上了油漆。拖斗的左右两边各画了一朵大红花,后边红字写的是“坡底村一号”。围在四周观看的知青(127)们和老乡们都啧啧称赞。
刘江解说员般地:“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九年,在中国陕北,在一个叫坡底村的又穷又小的村子里,一台早已报废的手扶拖拉机被修好了,它将人类古老的手工编结技能和工业时代的机械成果相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