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哪里舌战得过三个?何况三个上海姑娘发起威风来,竟也一个个的伶牙俐齿,说的又是上海话,语速极快——那情形好比三英战吕布。吴敏听得半明白不明白,不时眨眼,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其他人一个个窃笑。
孙曼玲忍着笑,想上前制止。哈尔滨女知青(91)高洁扯了她一下,小声地:“别管,替咱们哈尔滨的治治她挺好。”
“我不是班长嘛!”孙曼玲小声道,说完还是上前制止,“得啦得啦,一句话半句话的,你们这都是干什么呢!”
谢菲轻轻推开孙曼玲,不依不饶:“我就问她一句话,陈望道是谁你知道不?耳东陈,希望的望,道路的道。不知道吧?那让我告诉你,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阿拉上海人!你连这一点都不知道,还整天装的什么革命家!”
谢菲一句普通话一句上海话的,将那一番话说得特好玩儿。
吴敏又一屁股坐在干草上。孙曼玲伸展双臂,将谢菲们挡开了。
“小黄浦”冲谢菲们暗竖大拇指,小声地:“和你们同仇敌忾!”
谢菲没好气地推他:“滚一边儿去!刚才你在哪儿?”
另外两个上海女知青(91)也附和道:
“阿拉上海知青(91)受攻击时,从来指望不上你!”
“白相客!银样蜡枪头!”
“小黄浦”:“这……我……不是好男不和女斗嘛!”
王凯不知何时已从踏板上跳下,这时也跨上前来,双手叉腰,向吴敏问罪:“你刚才怎么说我来着?说我吹牛,小资产阶级狂热病是不是?我倒要虚心讨教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也是吹牛,也是小资产阶级狂热病吗?!”
杨一凡:“否!那叫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是以革命的理想主义为前提的,是革命的现实主义的诗性体现!”
吴敏突然大叫:“孙曼玲,你瞎啦?!”
大家一时安静,吴敏起身跑了。
孙曼玲冲大家生气地:“你们几个轮番训她一个人,就不是欺负人了?”
王凯有点儿后悔:“不是一连累了多少天,今天终于完工了,想要开开心嘛!”
回宿舍的路上,吴敏遇到了通讯员兼号手李鸣。李鸣将几封信交给她:“吴敏,这都是你们女一班的信,也有你一封!”
吴敏回到女一班宿舍,留下自己那封信,将其他信随便往炕上一扔,呆坐在自己的铺位那儿生气。她气得掉下泪来,边抹泪边拆信看。
信是她父亲寄来的:
小敏女儿:
首先爸爸要提醒你,此信看过,立即毁掉,片刻勿留,更不可给任何人看,不管你认为那个人多么的值得你信任。
你在信中向爸爸提出的问题,现在爸爸如实地告诉你——所谓“上山下乡”运动,首先只不过是为了解决你们这样在城市里造过反的几届毕业学生的安置问题。你们既升不了学,也就不了业,对城市就是很大的压力,也可以说是很大的威胁。所以,你们必须离开城市到农村去,这是权宜之计。这就叫政治,但今后工厂还是会招工的,大学也还是会招生的。所以你必须表现为一个思想特别革命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有时确实会使别人反感,但这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根本不必为此而苦恼,你也根本不必在北大荒信任什么人,爱上什么人,和什么人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继续表现为一个思想特别革命的人就行了。以后的出路,爸爸会尽量替你安排。
父亲内心是有很多说不出的苦闷的。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是我们唯一的女儿,尽管你深深地伤害过爸爸妈妈,但我们依然爱你!不过,你也要学得聪明一点儿,没必要为了证明自己的革命性,非把和其他知青(91)的关系搞得那么僵。以后招工或上大学,尤其上大学,一般是要经群众举手通过这一关的。
……
慷慨激昂地在学校带头斗老师,率红卫兵踢开家门,将父母的合影摔在地上,喝令父母接过那一卷红纸的“决裂书”……自己所做的一幕幕又回到了她的眼前。
看完信,吴敏神经兮兮地朝门口瞟一眼,将信纸揉了。
她在火炕火口那儿蹲下——火口只剩灰烬;她又站起,找可以拨弄的东西。一时找不到,干脆倒拿笤帚,用笤帚把拨弄。终于拨出了一点点炭火,趴在地上一口口吹;吹起了火,将手中的纸团投入火口,将信封也撕碎投入,继续拨,吹。笤帚把着火了,她踩了几踩,以为踩灭了,其实没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