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63)

2025-10-10 评论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閥湧,亂雲脫壤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外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昭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幡。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職舟臨古汁,千燈夜竹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附風回豈複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蜇鳴露草。
    捲簾推廣寂無人,窗下中啞惟楚老。
    南部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那時,蘇東坡為整個學術界所愛戴,所尊敬,所景仰。那年九月底,在黃樓有一個盛大的集會。蘇東坡坦然談笑,輕鬆愉快,極為眾人所喜愛。只因為他深得眾望,他之被捕與審判才轟動一時。

    蘇東坡,我們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過去生活的態度,一向是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不過到目前為止,還幸而安然無事。可是在他吐到第一百次時,他就被人抓住了,在神宗元豐二年(一0七九)三月,他調任江蘇太湖濱的湖州。在他到任謝恩奏章上,他說了幾句朝廷當權派覺得有點兒過分的話。只要他單歌詠人民的疾苦貧窮、捐稅、徵兵,那派小人還能裝聾做啞,置之不顧。現在他直接指明那些小人,其中有在王安石勢力下躥升起來的李定和舒直。朝政是在無以名之的第三流人才的掌握中,這類人是唯利是圖隨風轉舵,既無所謂東,也無所謂西。蘇東坡過去曾不斷給皇帝上表,每次皇帝看了他的表章,就向侍臣讚美蘇東坡。現在我們想起來,這些小人以前曾經阻擋蘇東坡進京城。萬一蘇東坡蒙召當權,可就真有危險,因為新政的領導人物那時不是已經失勢,便是已然退隱。
    蘇東坡到任謝恩表只是例行公事,譬如略敘為臣者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以此美缺相賜。但是蘇東坡說:"伏念臣性資頑鄙……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隋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新進"一詞,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遷的無能後輩。在過去為新政的朋黨之爭裏,這一名詞是固定代表那種含義的。李定和舒稟心想蘇東坡為什會自信能逃得出他們的手心呢?並且他說在他那個年紀,他擔任地方官是因為他不可能再惹是生非。他是不是暗示那些在朝為官的必然會惹是生非呢?古之文人學者,因為沒有民權的保障,在措詞造句上,便發明出一種極其微妙難以捉摸的表現法,而閱讀的學者也養成一種習慣,樂於尋求含義於字裏行間之中。在中國古代,朝廷的公報是固定按期出版的,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報紙。蘇東坡所寫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這次謝恩表,使那些"新進"成了讀者心目中的笑柄。
    在神宗熙甯元豐二年(一0七九)六月,一個禦史把蘇東坡謝恩表中的四句挑出來,說他蔑視朝廷而開始彈劾他。數日之後,舒稟,當時尚在禦史台,找了幾首蘇東坡的詩,內容關於農人青苗貸款,農人三個月無鹽吃,還有燕子與蝙蝠爭論的寓言。他說寫的那種詩,顯示蘇東坡不但考慮欠周,也是不忠於君。舒稟隨同彈劾表章,附呈上蘇東坡印出的詩集。李定,現今升為禦史中丞,也隨後跟上一表,陳述有四個理由,蘇東坡必須因其無禮於朝廷而斬首。一共有四份彈劾蘇東坡的表章。這件案子交予了禦史台。李定,當年因隱瞞父喪司馬光罵他是禽獸不如,現在擔任檢察官。他挑選了一個極其能幹的官吏派到湖州去,免去蘇東坡的官職,再押解入京受審。禦史請求,一路之上蘇東坡必須關入監獄過夜,皇帝不許。神宗皇帝從無意殺害蘇東坡,不過這個案子既然依法控告,他也願予以充分調查一番。
    蘇東坡的一個好友王洗,是他印了蘇東坡的詩集, 到這個消息,趕緊派人去給南部的蘇子由送信,子由立刻派人去告訴蘇東坡。這可以說是使者之間的大競賽。朝廷使者偕同他的兒子和兩個禦史台的兵丁火速出發。但是他兒子在靖江忽然生病,於是耽誤半天的行程,結果蘇子由派的使者先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