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一天我是真的并不情愿去。真的几乎是被硬拽去的。那一天我头疼。头疼也不是理由,这才是三等陪客往往面临的尴尬和可悲处。因为你一个三等陪客,你摆的什么架子啊!请你去作陪客,那是看得起你。还拿你当个“三等”看待,你不给面子吗?头疼就不能坚强点儿,忍一忍么?你一个“三等”你娇贵的什么劲儿呢!再说还有中小学的老同学们和兵团战友们这一层特殊关系呐!
那是在很豪华的地方。自然开的是单间。我去时,做东的“大款”还没到。不能点菜。大家就都耐心地等待。喝茶。喝饮料。互用说些鸟话。同学倒都算是同学。战友倒都算是些战友。但没有同班的同学。都是同校的。也没有同连队的兵团战友,不过是同一个团同一个师的。都是那种想亲也实在亲不大起来,想不亲又唯恐引起对方们不满的不尴不尬的关系。已经坐在那儿了,还不晓得做东的姓甚名谁。更不知道让大家恭候的“大款”究竟是“红色”的还是“灰色”的。只明白了一点——同学中有一个是位业余画家,想办次个人画展,希望“大款”慷慨解囊。充当陪客的角色中,有记者,有位中学校长,有一名文化局文化处的副处长两位什么科长,还有一名从服装模特队被淘汰下来改行作了公关小姐的女郎,倒是没谁足以对我的心理形成什么压迫感。
他们都称那姗姗来迟的“大款”什么“华哥”。
半个多小时后,侍者小姐通报道:“各位,宴请你们的华先生来了!……”
于是大家纷纷直立……
于是一位气宇轩昂,仪表堂堂的“华哥”终于出现……
“华哥”理所当然地往主座一坐,朝大家作了个似乎随便一作的手势:“坐嘛,坐嘛……”
于是大家才纷纷坐下……
我觉得“华哥”那似乎随便一作的手势,分明是刻意模仿的。模仿谁呢,寻思了一会儿,暗自得出结论是模仿周总理。周总理出现在我看过的一些纪录影片里和如今拍的电影电视剧中,差不多总是做着那样的手势对客人们说“坐嘛.坐嘛”——手心朝上,左手从胸前朝外划一段弧……
在周总理而言,那是一种十分儒雅,十分亲切,甚至也可以说十分优美的手势。
那位“华哥”做手势用的也是左手。不过因为是刻意模仿的.使我暗觉有几分可笑。当时我想,即或有钱了,即或是“大款”了。也不必就认为该学伟人的手势嘛。
他一身名牌。派头很绅士似的。
一个和他半熟不熟的人,向他一一介绍我等。他的目光,一一从大家脸上扫过,自己脸上却不苟言笑,嘴里虚与周旋地吐着些单字和单词:“好,好,高兴,高兴……”
我说他的目光一一从大家脸上扫过,意思是,他对谁都并不多看一会儿,对谁也不例外。就好比在商店里,漫不经心地走到了自己其实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更不想买下什么的货品架前,不看一眼白不看,看了也还是个不感兴趣。我相信,经他的目光那么一扫,哪一位当时都会觉得自己似乎不是个人,似乎只是个存在于他眼前,由人介绍给他看,企图引起他一星半点儿兴趣的东西。而分明,似乎哪一个“东西”也未能引起他哪怕一星半点儿的兴趣。
介绍到我时,我故意端起茶杯,低下头,佯装正要喝茶的样子。我可不愿道他那么扫一眼。就我当时的心理而言,被那么扫一眼,肯定如同被掉在脖梗上的毛毛虫蜇了一下,会使我别扭好几天。
“梁晓声,作家。”
我听到介绍者这么说,紧接着介绍我旁边的一位……
“慢!……”
我听到“华哥”制上他介绍下去。依然是一个单字,但说得很重视似的。完全不是先前那种虚与周旋的语调。
介绍者以为他没听清楚,又说:“他是位作家。就是,写小说那种人。”
我仍低着头,呷着茶。我打定主意走之前就不抬起头来了。而且打定主意,自己暗数三个数后,放下茶杯起身就走。连句告辞的话也不说。我头疼着呢!三等陪客也是需要维护自尊的。否则连三等陪客的自尊岂不都日益的丧失尽净了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