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银(17)

2025-10-10 评论

    “贷款是你给的,怎么用你说了算,而且我也相信你的眼光。我从来不关心生产的事。我这次来是邀请你和我们的考察团一起赴法国考察生产项目。”
    “考察团主要成员是谁?”
    “你、我和老车。”
    “你以为这样的考察团会考察出什么名堂吗?”
    “我跟你说过我不关心生产的事。”李小强直言不讳地说。
    杜念基想了想说道:“2.5亿美元的项目贷款最终需要总行审批。所以这个考察团里还应该有总行的领导,这个人我替你邀请。”
    “那当然最好,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嘛。不知是什么级别的领导?”李小强问。
    “这个你别管,到时候再说。”
    “那天晚上有李济周他们乱缠,你也没吃好,今天晚上我单独请你,让老车作陪,你一定要去。”李小强说。
    李小强虽然说是让车副省长作陪,实际也是在杜念基面前卖乖,想在两个人面前都讨好。这小子在老车那里越来越得宠,为了贷款的事还拉了老车来做垫背,可见两个人的关系已经不一般。听说老车在下一届的政府选举中有可能“扶正”,仕途上还有一定的前途,杜念基也不敢小觑他,就答应了下来。
    送走李小强,已经到了上班时间,偌大的办公大楼里开始热闹了起来。这个上千人的机关就像一台庞大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还是有相当的工作效率的。会计、计划、储蓄、信贷等部门的日报表在半个小时之内就摆在了杜念基的办公桌上,这是他对业务部门的一个要求:每天在正式办公之前,必须调阅所有业务部门的日报表,以便使自己随时掌握各项业务的发展状况。常年的金融工作使杜念基的大脑对数字特别敏感,繁琐而枯燥的业务报表上罗列着蚂蚁一样的各种数据,他一目十行地看过之后,对关键性数据就能做到过目不忘,在各种会议上信手拈来,决不会出错。所以各部门的处长汇报工作时最怕杜念基提出问题,因为即使他们每人管理一摊工作,也不敢保证在数字上有问必答。有一次,杜念基在视察城区一家支行时,这家支行资深的老行长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汇报材料,像和尚念经似的嗯嗯啊啊地想蒙混过关,杜念基却在一长串数字中发现,这家支行几年来业务费用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且他们提供的数据明显与自己记忆中掌握的不一致,于是马上派人查账。结果发现这家支行的领导不顾上级三令五申,挥霍费用,甚至存在虚开发票,贪污公款的现象,于是对他们进行了严肃处理。从那以后,全省各家分支行的业务费用明显降了下来,下级行的行长们都私下里说:老杜的眼里不揉沙子,小心撞到枪口上。

    7
    9点的行长办公会是在行长专用的小型豪华会议室里召开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制止储蓄存款业务迅速滑坡的局面。包括杜念基在内的六位副行级领导分别落座之后,一把手黄可凡行长才迈着蹒跚的步子走进会议室,径直走到正中间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五十九岁的他已经明显地现出了老态,矮小而肥胖的身材深深地陷在沙发里,保持着十几年来一贯的姿势。虽然即将面临退休,但是在组织上宣布接班人之前,这个位置还需要他来坐。省商贸银行的领导班子一共七个人,按照职务排列,分别是黄可凡行长、杜念基副行长、曹平林副行长、张晓枚副行长和主管党务、总务、后勤工作的许华山行长助理,邓成功纪检组长和工会主任向明强不在行长之列,但同样是副行级领导,邓成功还是党组成员。这样的数量就像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设置一样,采取单数形式,以便于在关键问题的表决方面形成多数派和少数派的对比,从而对重大事项进行举足轻重的决策。
    黄可凡搔着稀疏的头发,对坐在一旁的第二副行长曹平林说道:“平林,你上次给我弄的那几味藏药挺管用,如果好弄的话,麻烦你再搞几味来。”
    “是。只要您老吃着管用,我保证供给。”曹平林副行长弯着腰恭敬地说。
    杜念基笑着说:“平林你真会办事。服用藏药需要暂时停止房事,你知道自己熬不过,就把那藏药拿来孝敬黄行长。”行长们听了笑了起来。
    黄可凡笑呵呵地替曹平林辩解说:“这不就是物尽其用吗?”大家再一次笑了起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龙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