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有张床(168)

2025-10-10 评论

    对唱几首,我也被小羽引入歧途,既走音又串调,把来添饮料的服务员唱得落荒而逃,不通人情的OK机也卡壳了。
    3
    最后一班地铁比平时这个点儿拥挤多了,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圣诞气氛。几个臃肿的圣诞老人在地铁缓缓游弋如企鹅,冲人们招手,还时不时来个中国式的抱拳作揖;遇到小孩,就从怀中摸出糖果玩具来。戴着圣诞帽、拿着荧光棒、一脸兴奋的年轻人特别多。人们比平时友好客气多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点头微笑,或来一句“圣诞快乐!”让你生生觉得,人道是假的,温暖却是真的。
    从地铁站分流出来,呼啸着奔向伫立于中国最繁荣闹市王府井一片静谧之地的天主堂。深邃的夜幕中,远远看见高大教堂处于周遭的现代建筑丛林中,实在卓尔不群。教堂顶部三个圆顶上矗立的金灿灿十字架,像被无形巨手高擎着通向天堂的明亮路标。
    教堂外新铺的广场在圣诞树的环绕中熠熠生辉,人山人海,漩涡似的不断汇入新的人流,形成快乐温暖祥和而圣洁的气场。绝大多数人并非正经教徒,没门票,就在最靠近天主的地方呼吸一口来自天国的气息。乔装打扮的圣诞老人四处穿梭,成为一个流动留影景点。矫健如夜鹰的小孩踏着滑板在密集的人群中见缝插针呼啸而过,撒下串串稚嫩的笑声。情侣或伪情侣们亲昵缠绵,不乏一些新婚夫妇,男的穿西服女的披婚纱,以教堂为背景,顶着萧杀寒风摆姿势,摄影师掀动按钮,引发阵阵白光。
    忽然,悠扬的钟声从教堂传来,弥撒开始了。一片欢腾,瞬间归于寂静。钟声后,神父洪亮的布道声、明快而肃穆的音乐声和合唱团的颂歌渐次传来。午夜冷风中,每一句话每一个音节和每一句歌词都被切割得朦朦胧胧断断续续,如同受到干扰的电磁波。寒气中人们静如止水,或双手合一喃喃自语或手举燃烛屏住呼吸或双目紧闭耳朵竖起,努力接收连通天国的片言残语。满眼的微弱火苗在风中忽明忽暗,顽强跳跃着。微弱而温暖的烛光下,有人以手掩面纹丝不动,有人热泪盈眶低声啜泣。这是一片感性、爱和怜悯的磁场。
    久经动荡饱尝沧桑的我早已百毒不侵百炼成精,缺心少肺近乎铁石心肠。我无数次路过教堂,从没停驻下来感受片刻。上帝遥不可及,俗务却迫在眉睫,饥饿总在几个小时内发作,一旦驱散了饥饿,兽欲、钱欲和形形色色的名缰利锁接踵而至步步紧逼以致于摧眉折腰泰山压顶。在上帝的弃儿和生活的弃儿之间,我们这个强调“活着”的民族永远不会选择后者。但此刻,我这个冥顽不化的无神论者,我这个货真价实的卑贱流浪汉,我这个不折不扣的孤魂野鬼,也如同《警察与赞美诗》里那哥们一样,被眼前的这一切触动了。我的鼻子开始发酸,泪腺开始分泌,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产生了一种难以抗拒的洗刷感和坍塌感。
    上帝的温暖倏忽而去,仪式后,饥寒交迫的人们一哄而散。我们也赶往东直门簋街吃宵夜,回“家”时,楼下巷道深处鸡棚里待宰的公鸡发出高亢而凄厉的鸣叫,那个住在二楼的疯女人也开始了新一天顽强的诅咒。
    4
    “圣诞”过去没几天,杨星辰夫妇又在国贸“皇城老妈”火锅店发起了老同学新年聚餐,除了李皓、我和小羽,还有曲峰。曲峰以前不太起眼,我的记忆硬盘里几乎没他的痕迹。毕业后为了摆脱做神农架人的命运,考上军校,弃教从戎。十年不见,他摇身一变成了北京某部少校军官了。前几次聚会他因为或出差或训练或见首长或回家看老婆错过了。他开着军用吉普过来,头大了脸胖了腰粗了中气足了,说话干仗似的,活像一兵痞。拥抱之后我笑:“好啊!这一下,‘三剑客’成‘四人帮’啦!”
    “比喻不当,我们既没一个女的,还有个军人。”曲峰说。
    我争辩说那帮人里一人官至军委副主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钦定的接班人。曲峰纠正说那人根本就不算军人,伟大领袖拿他开心的。杨星辰忍不住插嘴:“管他那么多,不‘三缺一’就好。”
    各自感喟岁月不饶人人生如大戏,磕杯碰碟面红耳酣之余,免不了互相挤兑。几人拿我当佐料和涮料,拿出当初李皓初见对象时的拔苗助长劲头,将我一番瞎吹乱捧,弄得我欲遮还羞,索性腆着脸笑纳了。小羽只顾呵呵笑,有时也加点佐料下个蛆什么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