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沃利斯勋爵在约克镇投降,导致北美殖民地战争局势迅速逆转,最后英格兰人失去了北美殖民地。现在马戛尔尼的行动太冒险了,是要将康沃利斯勋爵再次推到悬崖上。巴林跟伯基思非常清楚马戛尔尼的心情,他这是要利用特使的机会抓权,康沃利斯勋爵在北美殖民地所犯的错误大大超过马戛尔尼,因为康沃利斯勋爵是英格兰贵族,所以现在坐上了马戛尔尼梦寐以求的印度总督宝座。马戛尔尼是要利用出使中国的机会,搞掉自己的竞争者。巴林跟伯基思不会拿东印度公司的利益去冒险。
马戛尔尼不甘心,提出要将东印度广东商馆在出使中国期间划给特使掌权。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立即反对派遣代表政府的领事,并将商馆隶属于特使,这是马戛尔尼的野心。因为东印度公司广州委员会隶属于印度总督,而广州委员会已经组成秘密监督委员会。一旦满足马戛尔尼的请求,那么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将完全掌控在他手上,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对东印度总督康沃利斯勋爵的分权。巴林跟伯基思没有完全驳马戛尔尼的面子,非常勉强地表示,可以适当指示广州委员会隶属特使,并尽力促成他的愿望。
邓达斯很快就汇集了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意见,综合权衡之后向首相小皮特跟国王乔治三世进行了汇报。1792年5月,乔治三世授命马戛尔尼为特命全权大使,出使中国。使团的全部费用,包括薪水、维持费、礼物以及其他费用,都由东印度公司支付。因为一直筹划出使中国的外交大臣邓达斯同时还有一个职务,那就是东印度公司监督委员会主席。为了确保中国之行成功,乔治三世让邓达斯下令,马戛尔尼可以在皇家海军中挑选船长,由他授权船长挑选其全部下属。
皇家海军部接到国王的命令后迅速行动,很快就安排了64门大炮的皇家船“狮子”号护送特使,以伊拉斯马斯?高尔爵士为船长。高尔是1755年加入海军的,在皇家海军中表现出色,为了提高马戛尔尼使团的规格,高尔在1792年被突击封为爵士。这位爷在海军部中战功卓著,是不可多得的海军悍将。这一次跟随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回国就晋升为海军中将,并被派往纽芬兰担任总督,成为英格兰历史上将星辉煌的殖民地总督。同高尔爵士一同护送马戛尔尼的还有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斯坦”号跟驳船“豹”号。
丢掉了北美殖民地的乔治三世是个要面子的神经病,突击提拔了高尔爵士,还要给马戛尔尼一支最精锐的侍卫队伍,这支精锐的侍卫队伍一方面是防卫海盗,一方面是炫耀充门面。侍卫队伍的指挥官是本森,本森是英格兰皇家侍卫队少校指挥官,为了完成中国之行的任务,乔治三世甚至钦命本森为中校指挥官,并让本森在轻骑兵、步兵和炮兵中选择精锐组建成侍卫队伍,这支皇家军队中的精锐可以满足乾隆皇帝提出的任何操演。就在万事俱备的时候,马戛尔尼收到了一份秘密训令。
1792年9月8日,一封密令送抵马戛尔尼的手上。
马戛尔尼迅速打开了密令,信件是外交部长邓达斯的手令,这是马戛尔尼5月受命成为枢密院的“特命全权大使”,向枢密院宣誓之后,第一次得到邓达斯的手令。邓达斯在手令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马戛尔尼,这封训令是代表国王陛下的。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这个时候事实上已经犯病,神经错乱,不得不在医生的监护下吃喝拉撒,根本无法亲手给马戛尔尼下达圣令,邓达斯只有代表国王下达了训令。
邓达斯在训令中强调,英格兰在中国贸易的人很多,比欧洲其他国家要多得多。欧洲其他国家跟中国进行贸易之前,都通过一种极为特殊的往来方式。满族八旗没有儒家文化熏陶,也没有佛教的基因,所以在大清帝国,信仰的只有宗族,他们在骨子里并不排除西方的天主教,所以欧洲国家就派出在科学上有卓越成就,或者在艺术上有创造力的传教士到中国。康熙皇帝期间,大量懂得天文地理的传教士在钦天监任职。皇帝信任传教士,传教士在为中国皇帝服务的过程中,也会灌输一些西方的文化理念,欧洲商人到中国来做生意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阴阳相生相克,康熙皇帝喜欢有智慧的传教士,并不代表就喜欢欧洲的国家。入关后的满族八旗,也算是泥腿子进庙堂,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做起了有涵养的皇帝,他们对江山社稷的固执,容不得半点的渣滓。一旦天主教跟国内反动势力勾结,大清帝国的皇帝马上就会将他们视为邪教。在雍正年间,出现过西洋幼主造反事件,让雍正皇帝对红鼻子蓝眼睛的洋鬼子很是忌惮,天主教被视为邪教遭遇血洗。到了乾隆年间,尤其是澳门传教士内窜,搅得整个帝国官员天天抓教徒,让乾隆皇帝很生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