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中短篇作品(35)

2025-10-10 评论

    那是一个鬼蜮横行的世界二
    沂蒙山曾有过骄人的古老文明。她那甘冽的泉水,曾哺育出曾子、王羲之、刘勰、颜真卿那样的伟器英华;她那馥郁的五谷,曾喂养过智慧的诸葛亮,也哺育出天文历算学家、珠算的发明者刘洪;为使病母喝上一匙鱼汤,至孝的王祥曾在沂山的大河里"卧冰求鲤";胸有锦绣、勤勉的匡衡曾在蒙山的茅舍里"凿壁偷光"……我不明白,为什么土匪能将世上所有的丑恶曾一度在这里浓缩;我不明白,为什么像赵嬷嬷、刘黑七等如此矮小的生命,竟敢那般恣意嘲弄大山的巍峨?!
    有人说,民国初叶匪患猖獗沂蒙,是因了沂蒙地为山国,交通绝塞。
    此说不无道理。
    《蒙阴县志》中云:"……千山环其外,百流出其中……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这段对蒙阴地貌的描述,实则也是对整个沂蒙山区的写照。山上突兀之山曰崮,一条腿的锥子崮,二条腿的仙人崮,三条腿的鏊子崮,四条腿的板凳崮,卧虎崮,盘龙崮,焦赞崮,孟良崮……七十二崮,是造物主于混沌中从大海的浴盆里捧给沂蒙的奇绝景观。
    我们仅从近代土匪最早盘踞的抱犊崮,便可窥见崮的与险峻。
    抱犊崮山区方圆近二百里,位于峄县之北、临沂之西、腾县之东、费县之南的四县接壤处,主峰抱犊崮有"鲁南擎天柱"之称。崮下群山夹裹,百峰拱立。山腰间,草木葱茏,萋萋莽莽;崮四周,悬崖如削,锷逼天际;危崖之下,古柏倒挂,葛藤缠绕,有天然石洞三个,可纳数百之众;崮顶有田约20亩,平整如畴,尚有天池两座,水深过米。欲抵崮顶,只有北崖一线鸟道,鸟道最险处,有石匠凿出的半环形铁扒手,登崮者牢牢抓之,方可攀援。
    抱犊崮其名之得,颇具传奇色彩。相传东晋时有道家葛洪,弃官不坐,抱犊上崮,俟小牛长大后,方在崮顶拓荒垦殖,修得浩气精淳,名闻帝阙,皇帝敕封为"抱朴真人"。后来,农家欲耕种崮顶之田,必得抱犊上崮……
    谁曾承想,曩时这道家的修身之地,竟在民初长期沦为匪巢,且酿造出震惊中外的"民国第一案"。
    1923年暮春的某日清晨,京沪第12次快车抵近临城(今枣庄薛城)。此列车亦称蓝钢车,美制,钢质蓝漆,设备豪华,是世界联运的国际列车,欧美旅人多乘之。蓝钢车行至临城沙沟站北十余里处,司机发现路轨被拆,煞车不及,车头及前半截车身脱轨歪斜,一二等车厢因在后部,尚无大险。旅人惊魂甫定,众匪纷纷登车,二百余名旅客被掳,中有欧美男女26人。土匪掠物架人,叱喝咄嗟,驱赶人质奔向抱犊崮。途中,英国人罗门斯试图反抗,被土匪毙于山野。剿匪官兵闻讯疾趋而来,并发炮示警,只见被架旅客一齐手挥白巾,示意勿打。剿匪者知人质中有域外洋人,事关外交,稍有误伤,会诱发国际争端,遂决定暂且回防,等候上峰命令……
    事后人们得知,这劫车大案,系匪首孙美瑶率千余土匪所为。
    孙美瑶,峰县孙家庄人。其胞兄孙美珠,内柔外刚,颇孚众望;美瑶本人,生性粗暴,寡情薄幸。孙姓是峰县望族,全县约两万户,孙姓中多乡绅地主。孙氏两兄弟因触犯军警,祖居宅院被焚毁,便落草为匪,成为抱犊崮一带的主要匪*(。与其他匪*(不同的是,孙氏兄弟扯幡聚匪意在招安,参加内战,以求腾达。但在匪伙扩张过程中,也必打家劫舍,多行不义。
    当时,兖州驻有山东第六混成旅,该旅由国民革命军改编而成,旅中军官不乏忧国忧民之士。该旅1921年8月接任兖州防务后,即对抱犊崮一带的土匪南北会剿。其时,此地有匪十余*(,拢共不过千五百人。
    按正常推理,配有炮兵营,骑兵营,装备精良的混成旅,剿灭缺枪少弹的区区之匪,该是小菜一碟,然而,方圆近二百里的抱犊崮山区,山高林深,极便于土匪出没匿藏。抱犊崮主峰下,人迹罕至,三三两两农户散落于大山皱褶里,村名十分奇怪,诸如蛤蟆洞,老猫屯,母猪窝,兔子嘴等等,既诠释着这里的深邃远,又注解着这里的地老天荒。土匪从不与官军正面交战,一闻风吹草动,便蛤蟆般潜于水草,兔子般逃进老林,这就使混成旅剿匪如同大海捞针,戛戛其难。然混成旅克尽厥职,面对狡黠之匪,进剿手法也颇为得当。全旅兵力先是搜山拔寨,营救被劫"肉票",断匪经济来源;同时,严把抱犊崮山外的四方要道,以防匪徒外购弹药;接着,将抱犊崮一带的所有集市,统统由镇内迁至镇外,以防暗匪抢劫不易捉拿;并在这些镇内修筑暗堡,常设伏兵,一旦匪徒来扰,即可投入围歼……每发现匪股,混成旅总是穷追不舍,土匪如惊鸟四飞,难有固定之巢。初时,土匪劫村时还偶放几枪,混成旅的官兵总是循枪声星速追歼,后来土匪遂不敢鸣枪,但山村多狗,夜间狗吠之声常能标明土匪的流窜方向,混成旅闻狗吠而猝伐,辄令土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存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