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中短篇作品(4)

2025-10-10 评论

    1983年,先生田孟县推荐,成为河南省政协委员。从此,先生那“橡皮肚儿”才得以伸缩自如。尤其是每届春来开会时,先生更能大饱口福。大会上负责膳食的人员为表达对“当代武松”的敬意,十人一桌的饭菜让先生独享……
    先生虽为捕兽人,但他的经历却是中国近代农民命运的缩影。
    我悲先生生不逢时,倘若在“冷兵器”时代,先生或许是曹操帐下的典韦、许褚;或许是岳飞麾下那醉酒亦能大破番兵的牛皋,长枪勇挑“铁华车”的高宠……倘若先生晚生一个甲子,又或许是中闰拳击队的头号种子,我想,福尔曼、泰森、霍利菲尔德恐也难敌先生那击虎之拳……
    我咒命运之神何其残忍。你既然赐给何广位一个“橡皮肚子”,却为何让他踏破铁鞋难觅一饱,使如此一个孔武有力的俊彦,终生为肚子奔忙!
    我赞命运之神何等伟大,假如你让何广位投胎于朱门绣户,尽管他有挟山超海之力,他又岂敢以血肉之躯去同猛兽一搏?正是命运之神用苦难铸造了何广位,才使人类的生命的原始强力,在何广位身上展现得如此酣畅恣肆,淋漓尽致!
    人为命运叹息是可以理解的,人与命运抗争是值得赞美的。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才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永恒。
    四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之力的实用价值给予了无情否定。一粒橡皮子弹,一支麻醉剂,一个充满智慧的美丽陷阱,都足能使象狮虎豹们拜倒在人类面前,人类早已成了这个星球上统治一切生命的“真龙天子”。
    然而,对力的崇拜又是人类千古不移的天性。女蜗、夸父、刑天、精卫、海格立斯、大卫、参孙……人类以丰富的想象,编织出一个个象征着“力”的神话;而凯撒、汉武、成吉思汗、彼得大帝、拿破仑等征服者的形象,又曾鼓荡过多少人的心旌。人用智慧将自身之力的实用价值作了否定之后,其审美价值却愈加凸现出来。力用它美的魔杖,常常将全球人拨弄得怡怡然,飘飘然,痴痴迷迷,狂狂癫癫……
    也算有幸,“远古人”何广位到了迟暮之年,才有机会将他的“力”以审美的形式,去愉悦人们的感官。1985年7月,善于捕捉信息的日本人,得知孟县有个“活武松”,便捷足先登。东京电视台以高柳为首一行五人,来到武桥村,见到时年已76岁的何广位。高柳心存狐疑,实难相信老人还能捕虎捉豹。当何老先生将一块重达700余斤的预制板一下搬到一米高的砖墙上时,日本人惊得口舌打结,遂亲从河广位到擒豹现场,录制了活捉野豹的电视纪录片。两年之后,中国新闻社申影声像部主任张树人率摄制组赶来孟县,拍摄何老先生徒手擒豹的新闻片,送往海外播放。时在隆冬,大雪铺地,野豹难寻,幸十余天前,老人擒得一豹囚诸笼中,准备献给全国少儿基金会,这豹子遂成了展示力与美的道具。囚豹出笼,往往恶于野豹三分,且先生已年近80,县领导和家人皆劝老人三思而行。老人竟慷慨不辞。为防不测,武装部门派一班士兵架枪保护。囚豹被放于太行山间,一场恶战迅即展开。困豹出笼,吼声震野,卷着雪屑向何广位扑来,不几个回合,老人将豹擒入宠中。准知拍摄人员因过分惊惧,手忙脚乱中关键镜头没能拍得。于是,再次放豹出笼。那豹子定是恨透了何广位,它没有向深山遁去,而是怒目而立,眼迸凶光,伴着一声嘶吼,泰山压顶般向何广位扑来,想一口吞掉老人,老人捷身一闪,恶豹扑空,豹子回首又纵身一跃,老人就地一蹲,凶豹再度扑空,老人趁豹子三扑之时,攥拳迎击,这一拳正中豹鼻,豹子嘶吼着在雪地翻滚,老人信步上前,略补几拳,使拍摄圆满封镜。……何广位擒虎捉豹,若马拉多纳之于足球,似乔丹之于篮板,如邓亚萍之于乒台,将力与美展示到出神入化的极致……
    哲人有言:人类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进行宗教、科学及艺术等活动。哲人的话总能一语破的。如果说往昔之国人都曾像何广位那样一直为“肚子事”奔忙,无暇顾看何广位的力与美,那么,当今日诸多宾馆酒楼里喝得天也昏昏地也暗暗的时候,却仍没有更多的人向何老先生投去深情的一瞥。且不说何老先生的存在为遗传学、营养学等提供了新的研究题目,单凭其徒手擒虎捉豹,亦足可名播华夏。而目下,何氏在国外的名声甚于国内。我敢说,全国12亿同胞中知何广位者,尚不及万分之一。是因为奥林匹克没有设立擒虎捉豹的比赛项目,还是因为何老先生的行为中政治的因子过少?这一切,都应引起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存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