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一向无事忙。”郁琴笑道,“他正跟他的老友桑榆叔叔高谈阔论。”
“那么我们就不打扰了。”郑长庚连忙说,“琴姑娘替我们向郁先生问好吧!”
“您们不能走!”郁琴急忙劝阻,“桑榆叔叔是一位作家,他阅读了柳春大哥的文章,非常赞赏。”
蒲柳春恭恭敬敬地说:“应该当面向桑先生讨教。”
于是,郁琴把那条草生小鱼放口池塘,收起鱼竿,带他们爷儿俩进院。
小院花红叶绿,田家风味,只有三间北房,外间屋会客。走进院去,花树障目,未见主人,先闻其声。
“一个人读诗,也正如人之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郁寒窗侃侃而谈,津津有味。“青年时期,热情奔放,充满海阔天空的幻想,便自然喜爱李白的诗;中年时期,耳闻目睹人间的疾苦,遭遇接二连三的坎坷,便转而理解杜甫了;到了晚年,功名利禄有如过眼烟云,不再有雄心壮志,于是就陶醉王维那道世之作的田园隐逸诗了。”
“老兄的宏论,恕我直言,小弟不敢苟同!”一个豪放的声音大笑,“我这个人到死也跟王维无缘;因为我上无遮身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比不了王维有个别墅,有钱,有闲,可以弹琴赋诗,闲情逸致。”
“还口关东当你的响马去!”小厨房里,秋二姑插了话,“大秤分银,小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你那逍遥自在的日子。”
蒲柳春大吃一惊,低声问郁琴道:“说话的这一位就是桑先生吗?”
郁琴含笑点点头。
“他当过响马?”
郁琴又点点头,可是并不解开这个谜。
“嫂子,你是要把我置于死地而后快呀!”桑榆又跟秋二姑开起玩笑,“我那位老岳父正盼望我自投罗网,好拿我的人头换金票。”
“桑先生的老岳父是什么人?”蒲柳春更被引起了好奇心,又问郁琴。
“原来是个响马头子。”郁琴脸上露出鄙夷神色,“后来受伪满招安,当上了警察署署长。”
桑榆祖籍京东,本在天津南开大学国文系念书,成立社团,办杂志,写小说,跟当时卖稿为生的郁寒窗结为文友。他比郁寒窗年轻十岁,所以开口老兄,闭口小弟。“九一八”事变,他热血沸腾,弃学出关,打算投笔从戎,加入抗日义勇军,却不想途中被一支绿林武装掳去。这支绿林武装的寨主,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悍匪;他的女儿,也是个马背上出生,枪林弹雨中长大的雌虎。桑榆人有人品,文有文才,寨主的女儿便杀死了她那个打算投降伪满的丈夫,强迫桑榆跟她成亲。桑榆为了把这一伙响马引向义勇军,只得委曲求全。然而,寨主见利忘义,又是一副蛇蝎心肠,伪满地方当局赏了他个县警察署长的官衔,他就要把队伍拉出山林,投敌附逆。桑榆出面劝阻,被他五花大绑,想送给伪满地方长官做见面礼。寨主的女儿跟桑榆却是一夜夫妻百日思,把桑榆从黑牢里救出来,双双逃下山去。寨主率领他的喽罗拉开天罗地网追赶,他的女儿为保护丈夫,跟亲爹开了火,连中生身之父的几颗子弹,伤重身死。桑榆逃出虎口,来到义勇军,不久义勇军兵败,残部入关,又被国民党军缴械,桑榆只得仍回南开大学。他把这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写成长篇小说《响马》,名噪津门,他也落了个响马桑榆的外号。今年他大学毕业,受聘到通州文革斋书铺,创办和主编文艺杂志《乡风》,特向郁寒窗约稿。
“小琴,你在向谁吹嘘敝人?”一声呼喊,从外间屋走出一个赳赳武夫一般的年轻人。
他二十六七岁,身穿大学生暑期军训的制服,剑眉朗目,乱蓬蓬的头,大有怒发冲冠之势,却又满脸天真烂漫的孩子气。
“响马叔叔,蒲柳春前来拜山投师。”郁琴调皮地笑着,一闪身子,蒲柳春正跟桑榆面对面。
桑榆三步两步走上前来,紧紧握住蒲柳春的手,说:“老弟,我拜读了你的大作,比我写得好。”
蒲柳春十分发窘,鞠个躬,叫了一声:“桑先生!”便只有搓手。
“不过,文章憎命达呀!”桑榆故作谈虎色变的神气,“写文章是能引来杀身之祸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绍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