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之所以要跟大明帝国打仗是有着很深的经?济原?因。
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日本国内的两大豪族大内氏跟细川氏在宁波血战。后来两大豪族反目成仇,相互杀伐,大明帝国的皇帝对日本人的孝敬也开始慢慢反感,并规定日本人到中国孝敬只能三艘船一次,每次进京只能50人,并且只能10年来一次。日本国内的诸侯们为了筹集军饷消灭对手,都争先恐后地孝敬大明皇帝,可是每次还没有登岸,帝国的海军战舰就前来迎接,搞得日本国内的诸侯们孝敬的热情也慢慢地降了下来。
孝敬大明帝国皇帝的时候挟带私货到中国贸易,这才是诸侯们争相孝敬的根本原?因。宁波血战之后,诸侯们曾经?招募的海盗没有了朝贡贸易,只有重操旧业落水为寇。这些日本人跟中国沿海的走私商人进行勾结,将日本国内的胡椒、苏木等卖到中国,中国的商人将生丝、茶叶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贩卖到日本。一时间中国沿海走私商人云集,海盗也越来越多,那位在1755年遭到日本小股部队羞辱的名将戚继光就专职歼灭海盗。
大明帝国在海盗猖獗的时候,只有愚蠢地禁海。就在这期间,葡萄牙人来到了日本。葡萄牙人成立了中日贸易公司,垄断了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尤其在占据了澳门之后,日本人的进口业务也基本由这家中日贸易公司垄断。日本人看着葡萄牙人富得流油,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己产银不多,但是贸易却给中国皇帝赚取了大笔银子。在1585~1591的七年中,由欧洲经?西班牙殖民地果阿运经?澳门输入广州的银子就达250吨。每年从欧洲输入中国的银子相当于其国内产银的三分之二。一位经?营东西贸易25年的马德里商人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银子,几乎全由澳门流入中国。”
葡萄牙人的到来加剧了日本白银的外流,忙于国内战争的丰臣秀吉一开始还没有注意到银子外流的严重性,只知道越打仗国内的经?济问题越严重。丰臣秀吉万万没有想到,在西班牙发现的美洲大陆上的黄金白银占世界储量的65%以上。当时的日本也是非常富有的,白银储量相当丰富。按照当时海盗们的评估,日本是第二大白银出产国,当时白银的出产量占全球总数的15%,所以日本的政治势力后来才有底气闭关锁国。在日本战乱期间,从日本长崎运经?澳门进入广州的商品基本上也是白银。顾炎武日记中写道:“过洋之船,自倭回者,日本无货,只有金银。”
国内战争一打完,丰臣秀吉静下心来一琢磨,觉得一定要将大明帝国灭了。
日本人与中国交易导致白银流入中国的状况跟朝贡贸易有很大关系。中国一直以铜钱作为国内同行的结算货币,而中国铸铜钱的木材是从日本长崎进口的。中国的皇帝们通常规定,无论是赏赐给使臣还是贸易结算,在中国的地盘统统要使用铜钱,而日本以及欧美白银较多,他们跟中国人做生意基本上是进口中国的生丝、茶叶一类,都是用白银结算,所以就导致了中国的白银永远都是只流入不流出。对日本人来说,更是出现了用日本人的铜结算日本人的白银的局面。可以说大明帝国完完全全吸纳了日本人的白银。日本人滨下宏志经?研究发现了这一蹊跷的贸易规则,日本人每年仅生丝贸易一项就流入中国200万两白银,远远超过了大明帝国自身的白银开采量。
贸易的不平衡跟中国国力的强盛有关。日本人的银子绝大部分流入到大明帝国的原?因是大明帝国是宗主国,日本人是附庸,游戏规则是大明皇帝说了算。日本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每斤1贯钱的苏木,被大明皇帝转身以每斤50贯的价格折俸给大臣们,50倍的贸易利润啊,日本人却无能为力。后来日本诸侯要孝敬大明皇帝,大明皇帝还高高在上闭关不允,日本商人只有通过走私,而走私的结果是日本白银更快地流入大明。
丰臣秀吉决定先将朝鲜拉到自己的一边,让它成为自己兵发北京城的后勤补给基地。丰臣秀吉之前非常狂傲地派出使臣让朝鲜投降,没想到朝鲜人连丰臣秀吉是谁都搞不清楚,更别说什么投降了。当朝鲜情报机构了解到那个狂傲的日本人以前是个砍柴的,后来从军后飞黄腾达,成为日本国最红的政治明星后,派出使团出访日本,没想到丰臣秀吉以为朝鲜人是来投降的,表现得非常傲慢无礼,场面很尴尬。
朝鲜人回到国内就开始大骂丰臣秀吉小矮人。
丰臣秀吉在朝鲜人走后也觉得不对劲,反省自己可能对朝鲜人过于冷面无礼了,这样下去,即使朝鲜人投降了,心里也会不服气,不会真心跟日军协同作战,还很可能在日本军队进入中国后,在背后炮击日军。于是,丰臣秀吉决定再给朝鲜国王写一封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