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塑造这群人,刘醒龙已经把笔力推到极致。
小说还有一个从始至终的意象,这就是每天都在界岭村校高高升起的国旗,那面旗帜在作家描写的背景下显得有几分悲壮,更有的一种信念的执著。
我想,这样一种主题推动,足以称得上“感动中国”这个词了。
的确,我们从那样的人物里见到过张英才式的身影,小说人物张英才是带着这个群体的命运感来到这个前台的,而且这种命运感通过作家对人物人生轨迹一波三折的描写突显出来了。
当老民办教师明爱芬病死在工作岗位,一生的“转正”梦想无法实现时,当张英才带着悲壮的感情离开界岭村时,那种悲凉中的悲壮,人物形象的质感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
那只被刘醒龙珍爱长久的凤凰琴,是小说里另一个穿缀式的意象,它代表着某种追求,某种真实的存在。
这只凤凰琴也如民办教师们的心灵之弦,封尘日久,但偶尔会传出独特的音符,在心里划过,留下长久的回响。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农村现实的作家,刘醒龙有较强的题材挖掘能力。
在我的想象中,《天行者(131)》应当可以写得比现在更丰厚,拓展出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
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从中感受到一种默默的“民间英雄”的存在,这些人的精神世界,让人想起鲁迅对好友韦素园的评价,认为他“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是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