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楼(63)

2025-10-10 评论

    例子实在太多。又比如小哥当年一起唱戏的朋友,外号叫“袖珍美男子”的鲁羽,谁曾想到20世纪80年代初时,竟已成了他家乡无锡郊区一家日用化工制品厂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那厂子虽是集体所有制的执照,实质上是他同自己一家子近亲组合成的他当老板的私人企业,早在80年代初,他就已盖起了外观中西合璧而内里全盘电气化的小楼,购置了自用小轿车……
    就连昔日邻居——经济上多年最为拮据的甘木匠的儿子甘七,不也发了财,成为京城的“大款”之一了吗?
    ……
    但他那阿姐,却仿佛是一个在漫天飞舞的缤纷天花中,明明最该抓住最容易抓住“机会之花”,却又偏偏使足了浑身力气,也总是捞空抓漏的不幸者……
    他很后悔,那几年里他总忙于自己的事,而没怎么在意阿姐,而当他发现阿姐处在不是一般的窘境中时,却又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她安慰她……啊,阿姐!
    5
    他记得阿姐,他们刚搬进永定门外那二商局分配的楼居时,不仅心满意足,甚而是洋洋自得的。
    是一个两居室的单元。门厅很小,放了电冰箱和碗柜后,便无法用来支桌子吃饭了。但大间屋方方正正地挺大,摆下双人床、大衣柜、小柜橱、一对沙发和茶几、一张书桌和转椅之后,仍有不小的一个空间,足可支起折叠桌、摆上折叠椅吃饭,不吃饭时折叠桌和折叠椅搁到门厅或阳台,在屋子里从事各种活动便显得颇为从容。小间屋虽小些,但是长方形,当中用书橱一隔,恰好一分为二,嘹嘹和飒飒可以各自享有一块空间,各有各的小床,各有各的小桌,哥哥照顾妹妹,让她住里面有窗户的明亮部分,妹妹也体恤哥哥,便在书橱分割时,尽量扩大哥哥那一部分,而嘹嘹所在那部分时常开着台灯,也便并不怎样感到阴暗。
    那时候那一带一大片陈旧乃至破朽的平房之中,只有那几座红砖的单元楼。有一回他去看阿姐,阿姐刚买菜回来,在楼梯口正好遇上,阿姐边带他上楼边笑着说:“那边自由市场的小贩都知道说:您住大楼的,还在乎一分钱两分钱的……嘿嘿,我们这就算‘大楼’了么!”
    还有一回勇哥告诉他:“修理电线的电工刚走,他问:您这单位住几口人呀?我说四口,他嘬嘬牙说:您这么大的屋子统共才住四口人……我跟他说我这儿还不够呢,我眼看就大儿大女了,还缺一间,他就说:妈呀,我们家七口人才两间,还是平房,也没自个儿的厕所……”勇哥笑了笑,重复那一句:“您这么大的屋子统共才住四口人……”
    勇哥有一笔数目不算小的复员费,他们一搬进那单元楼,便买下了一台14英寸的日本松下彩色电视机,成为家族中最早看上彩色电视的一家。
    但是那楼房不通管道煤气。阿姐勇哥他们借到了液化石油罐和灶架,做饭倒还方便——尽管换罐的地方离那里极远。那楼房也没有暖气——说是要安装暖气,后来也果然又凿墙又穿壁地安装了管道和暖气片。但因为地皮呀归属呀种种的扯皮事,锅炉房总建不成,好几年都只能是一入冬便家家烧煤炉子取暖,阿姐他们只在大屋里安了煤炉,嘹嘹、飒飒那边屋只好任其成为“冷宫”,实在那边也无隙再安插煤炉;安煤炉带来了一系列败兴的后果,屋子空间因而变小了且不说,为通出烟囱去不得不取下一块玻璃改装成带圆孔的三合板,为加煤方便又不得不在炉边靠墙码上几摞煤饼,而一擞炉子便满屋飞舞着煤灰,倘火没封好炉子熄了,为重新点燃发火煤,往往要烧掉许多报纸和劈柴,弄得屋子里浓烟滚滚……更何况还要去煤铺买煤、往楼上搬煤;有一天早晨阿姐、勇哥都感到头晕欲呕、浑身无力,显然是中了煤毒,又不得不从此注意开窗,并常常为封火的事、炉门是否保持通畅状态、烟囱是否已被烟灰烟油堵住……而争吵、担忧,到头来还发现枕头被子一冬里全免不了有一种煤烟熏过的气味,刚穿上身的衣服,一转眼不知怎么的,就上了煤黑或被滴上了烟囱缝滴下的烟油……
    “大楼”之说和“统共才住四口人”的话茬相继湮灭。附近盖起了一些有双气(管道煤气、暖气)的新楼,三亲四友陆续住进好房子的消息不断传来。而更重要的是嘹嘹和飒飒都呼呼呼地往上蹿更往宽处展,飒飒渐渐要求在书橱隔开后的空隙处再挂上门帘,又渐渐要求嘹嘹“到那边屋里待一会儿去”,自己红涨着脸匆匆地奔波于厕所、厨房、水池和自己卧室之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