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足坛为什么产生流言比分析为什么要产生流感更难,因为“流感”属于生理现象,流言属于社会现象或政治现象。你很难拿科学态度进行分析。“陕西怪杰”贺晓龙有一说:允许裁判有错判误判,那么就得允许记者有误写错写;北京王俊更是一语惊人:许你打假球,就不许我写假新闻?
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在振臂高呼“打倒假新闻”的运动中疏漏了的——这流言究竟是不是流言?流感很客易判断,你在家里多打两个喷嚏老婆就逼你吃药,如果在公车上别人还会顿时离你远了两步(可能怕是因为爱滋吧);但流言,除非是把孩子说成大象那样的玩笑,是很难判断的,当事人呈怒发冲冠状,喝断当阳桥断水倒流:“这是个流言!”你便没辙。因为一般人是没有红外线、窃听器、全球定位的高科技产品的,事后你拿不出证据,你便是流言祸首。
当然,有了像“录音带”这样的证据也没用,“3号隋波”调查来调查去最后锁进了一铁皮匣子里去了,据有关方面称,别人没商量“假球”,录音带上尽是“淫词秽语”。于是,“3号隋波”一案又是一桩“流言”了……不过,王女士不远万里操着葡萄语说些这调调,也太费神费劲了……
所以,所谓“流言”,有时候也不是那么“流”的,它可能真是“冰山一角”,或“露在床下的绣花鞋尖尖”。
流言传来传去,街市依旧太平。中国足球倒也是“街市太平”,虽然吃惊得很——以前被传下课果真下课了,以前被传为不和的果真不和了,以前被传为要输掉的果真输掉了——流言虽是流言,但它并未影响这圈子的“祥和之气”。就像流感,伤不了大雅的。
只不过有些流言的真相老捂着却不是办法,就连“黑匣子”也有公布的一天,何况“流言”呢,捂久了会发臭的……
我就想起一个民间搞笑的故事。一个农民进城,内急,大窘之下寻一隐秘处狂泄一通,然后又用草帽捂着逃逸。还说:“什么都没有啊,都没有啊”。众人就猜:里面有只金丝雀?一定有叠人民币?一定有条眼镜蛇?有胆大好奇都个手去一模。
结果无须再说,大家恍然大悟后一致大骂:该死的农民。
我以为,中国足坛就像一个大火锅。所有的东西都在锅里沸腾着、翻滚着、沉浮着……
它有各种味道,各种佐料,各种吃法。每个人都可以伸筷子往里捞点什么。火爆之极,但不能多吃,否则会上吐下泻。
——口沸反盈天的火锅,一群围着火锅的人们。
斯蒂芬·茨威格说:“历史是由这些串联而成的”,所以他写下《人类群星闪耀时》,而王朔翻脸不认人,拎板儿砖就打……
失败者
昨天晚上,爱迪松"塔瓦雷斯获得了两次胜利——一次在草坪上,另一次在新闻发布会上。
原本,这位犹太后裔只拥有一次胜利机会,但他的对手太沉不住气了——高洪波在血管被愤怒撑破的情形下向他提供了又一次机会,于是塔瓦雷斯在这个夜晚,极其充分地享用了“双重胜利者”的喜悦。
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胜利,但“狩猪者“塔瓦雷斯却捕获了更多的猎物。
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球场失败,但失败者高洪波却向对手提供了再次进攻的机会,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拙劣表现让人感到“二流”定信的准确性。
“老高”——京城人这么称呼高洪波,因为他具有老一代球员最朴实的血液,也有新生代教练最敏锐的力量。
但这名已经学会在“笔记本电脑”上作比赛记录的“老高”,昨晚却让我们惊愕,惊愕得感觉他那消瘦的身影都像一枚巨大的“惊叹号”。
拒绝出席新闻发布会,找绝回答记者提问,拒绝与对手握手,只不拒绝把失败的原因归处咎于裁判、场地以及不断旁若无人地狂嚼那枚永远充满仇恨的“香口胶”。
“你的唇边有种风暴的味道”——看着愤怒得如同一头狮子的“老高”,我突然想起这本畅销书的名字,对“老高”那一丝敬重,也被“风暴”刮去。
“最自由的论坛”——这是欧洲媒体对教练赛后新闻发布会的描绘——无论是赢家还是输家,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椅子上发表论点。
这恐怕是输家最后战胜赢家的一个机会——但高洪波放弃了,他错误地试图以“一种昂然而去”的方式去表达愤怒,而不管尚有一项必须尽到的属于“比赛范畴的义务”——回答记者提问,也就是回答提问。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