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有些力不从心了,她已无法像过去那样把踢球不成一次随心所欲的跳舞了。所以她只能苦战,只能用苦战抗衡那些肌肉雄健,冲劲十足,甚至一笑还有两个酒窝的欧洲年轻女孩了。
所以,当温利蓉抗不住玛瑞恩妮浑肩头的时候,当金嫣嗅不到门前杀机的时候,当刘爱玲的踝关节裹不住曾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皮球的时候,谁也找不出理由责怪她们。
中国女足只能用不老的精神对抗不老的江湖。
这样优秀的“黄金一代”就要散去。一如3年前那次悲恸欲绝的撞击,“风中之烛”随尘埃散去……
中国女足从来没有实现世界军的梦想,但她们却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在10年的征战中,能付出的已经付出了,能争取的已争取了,她们就像唐之侠女“公孙大娘”一般,留下的是一连串惊世绝伦之作。
但谁来承继女足的精神呢?谁来把女足进行到底呢?
这一次的失利不是简单的失利,它意味着女足身后将可能出现一个断档。今天的煽情只能表达一种追惜,而空乏的口号也催生不了女足的下一次革命。怎样支撑女足运动,怎样创建下一个“黄金一代”?
因此,如果我们还把女足定义为一种“精神”,如果我们还想让玫瑰继续“铿锵”,在茹艾尔顿"约翰般弹唱一曲《风中之烛》后,就必须把国内女足联赛的寂寥荒芜变成枝繁叶茂。
昨天,中国女排又输了。从中国妇女排的花开花落,中国女足能否找出些什么?即将爬到顶点却又滑下是不幸的,比这更不幸的是滑下后却无力再凝聚一种攀升之力。
马元安昨天悲怆地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举座皆惊。这可能是这一代中国女足在如风中之烛散去之前留给明日“黄金一代”的革命火种吧……
准确的说,我更偏爱国际足球,因为我喜欢一种唯美的东西,而中国足球并不能带来这种感觉。2000欧洲杯时,路透社把英格兰VS德国称为“泰坦尼克”大片,煽情之极。我想我们的假A假B只能称作“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或“一地鸡毛”了。
冠军杯、欧洲杯、世界杯、五大联赛,对中国球迷是一种“启蒙思想”的革命,我们终于知道云层外是蓝天了。但是,这毕竟是别人的“泰坦尼克”。
又见巴乔
巴乔,又见巴乔。
当全欧洲最英俊的球队做南美“山地来客”逼平的时候,我们又见巴乔。
虽然罗伯特·巴乔不再拥有让人心旌动荡的小辫,但波尔多家园的清澈阳光与如丝细雨——却一如既往地衬托出这位行吟诗人的忧郁。
老马尔蒂尼绝对应该感谢巴乔,如果没有这位天才作出的两次天才选择,那么他苍白的老脸将继续苍白下去。
现在我们知道了,来自亚平宁半岛的这支球队拥有的不只是技艺——还有英俊的外表,除了迪利维奥带着股“卡车司机”的味道,马尔蒂尼、卡纳瓦罗、内斯塔,几乎是刚从拉斐尔画上跃然百出的美男子。
看意大利与智利之战,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贵族与酋长之战。让女人们心动的意大利美男子似乎刚从温馨的喷头下走出,然后穿上由名师们设计的如雪战袍剑抖兰花;然而来自安第斯山狭长地带的智利山民们却更像“红番酋长”,如果萨莫拉诺与萨拉斯背上硬驽跨上劣马,活脱脱就是印第安人的翻版。
意大利人很想奏出斯特莱蒂瓦利家族的传世琴声,但“夺命双萨”却用印第安式的粗豪歌喉扰乱了他们的节奏——于是小马尔蒂尼率先乱了,这位有一位玻利维亚名模女友的男人眼色苍茫四顾无助,直到很野性的萨拉斯两度击碎他的尊严。
贵族与酋长们的决斗,事实上是后者占了上风_这是让女人们有些心碎的……
但是巴乔的现身是可以缝补上这些裂痕的,尤其是他那次不知是佛法还是魔法的狡诈传中,使智利人不得不收回强夺3分的想法。
是巴乔的细腻调和了迪利维奥们的粗糙;是巴乔的魔幻弧线让维埃里、因扎吉找到座标;是巴乔的处子般沉静止住阿尔贝蒂尼的浮躁。
于是先前有些美妙的意大利如烟淡去,巴乔的孤独身形却益发清晰——一个极具东方韵味的佛教之子不仅拯救了意大利,也拯救了他自己,他在正好迈出七步后(巴乔喜欢的数字)射中点球也就意味着——
罗伯特·巴乔从’94世界杯射失点球后沉沦,又从’98世界杯射中点球获取重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