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津破,编排一个段子:有一个才从京城回来的天津人的儿子,说什么都是京城的好。
一天晚上月色皎洁,儿子就说:“这个月亮有什么好?京城的要比这个好得多哩!”
父亲生气他说:“天上月亮就是一个,有什么好坏?”说完,就照着儿子的面孔一拳打过去。儿子被打了一拳,一边哭,一边说:“谁希罕你这拳头,京城的拳头要比你这个好得多哩!”……
“以天津的名义”,谴责编排这段子的人的阴暗心理,但如果从城市直观印象,这厮说得真有点道理。
“以天津的名义”,谴责编排这段子的人的阴暗心理,但如果从城市直观印象,这厮说得真有点形象。
从天津火车站出来,穿过长长的租界区,仿佛行走于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或某个废弃采石厂,突然涌现的大堆出租车司机像热情的“强盗”几乎把你五马分尸,然后裹胁你驶往不知名的地方。这个城市永远都是灰色,李鸿章开办的“天津机器局”的老式机器还在运转,喧哗、混乱、守旧、笨重,两百年来的殖民与反殖民,在这个港口顽固僵持,像一个刚刚放了小脚的“解放妇女”,或刚下班的“贫嘴张大民”。
天津和天津人用自成系统的哲学来生活,你很难理解这座城市离北京就一百多公里,口音却差这么远,其实差这么远的不只是口音,还有观念,但他们活得快乐自足,大麻花、大炸糕、狗不理包子是胃肠,更是理想。
“妈妈,他偷咱家被窝啦”……
“京油子、卫嘴子”,据说天津马上要成北京的卫星城了,这让人有些伤感,这座在语言上极具天赋的城市给予我们如此之多的快乐,海河的水是咸的,但这咸水却滋润了无数天才的嗓子,关牧村、刘欢、杜宪,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在前孙楠、赵本山时代,只有天津能给我们这么多关于生活的快乐。
霍元甲一脚就把石狮子踢到两丈开外,“迷踪拳”一出手就晃花洋人的眼睛,但他被砒霜这种下三滥的药毒杀了,留下传说中的陈真四处寻仇;林黑儿可以刀枪不入,把辫子咬在嘴里把大刀捏在手里,聚众力敌洋枪队两月有余,但老佛爷把长指甲修好后心念大变,说了句“杀”,义和团勇就变成了义和团匪,人头像西瓜一样落地。
这样的传说出现在我们生长是非观念的关键时代,像喉结一样难以消除。
天津并不是“北方城市”能完全定义的,它不像沈阳也不像石家庄;天津并不是“殖民”能够完全定义的,它不像大连也不像上海;天津并不是港口或码头能够完全定义的,它不是重庆也不是青岛。在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在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在三教九流的“三不管”地带,蝇营狗勾、跌打损伤、摆摊设局、大力金刚丸,与孙中山讲演、工人暴动、五四爱国运动共存。
甚至在老字号“利顺德”的咖啡馆,流传着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蔡锷与小凤仙浪漫的爱情故事,远甚现代电影中的“东京爱情故事”或“台北爱情故事”。从地理位置,那时候天津很适合“私奔”。
我们爱天津。可能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不喜欢天津,但只需要一条你就可以喜欢天津——它的确是一个适合“厮混”的地方,不要太多理想,不要太多责无旁贷,不要太多像近邻北京人那样自以为是,生活是一碗够数的混吨,或马三立先生发达后吃的“大炸糕”就行了,何况我们还可以从俯地便拾的“包袱”中寻找乐趣。
这座钢铁城市的核心居然是极度人文的东西,是在机器重压下出现的一滴润滑油。
否则,蔡将军怎么会爱上小凤仙,霍师傅怎么会爱上赵倩男呢?传说本身就让人快乐。
消失的地平线
60多年前,一个叫詹姆士·希尔顿的人写了一本书叫《消失的地平线》,并制造出一个极其美丽动人的名字:“香格里拉”。
不管是传说中的现实,还是现实中的传说,雪山、寺庙、草地、善良无争的人民——即使“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已被传得太滥太俗,人类的精神家园永远需要世外桃源。
那天上午,斯诺终于踏上云南,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这是中国的末端,这是中国的前沿。”云南就是这样一片莫名其妙的土地——它温暖得让你每分钟都可以让你产生无数欲望,又随时可以让你什么都不去想。你根本不知道这里是生活的潮流,还是生活的堕落。
尤其昆明,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比如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眯着眼斜坐在翠湖边上的“茴香酒吧”,让时光像下午茶一样慢慢变淡、变老,心情“本来无一物,何事惹尘埃”,就悄悄到达天堂本站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