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揣摩他的话音,似乎是他和皇上讲论的主要内容哩!"素云把目光从画卷移向傅以渐:“那么,议政王大臣能依吗?六部满尚书能依吗?近日满洲亲贵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安王大受冷落,你知道不知道?"傅以渐的笑意冻结在唇上。他知道,亲贵们早就不满皇上违祖制近汉俗,近日又增加了宠妾和佞佛两条罪名,指的当然是董皇后之丧和皇上削发修行。在他们看来,皇上失德不谓不大,所以他们的怨岂不能不深。他们的怨气撒在安王头上,今年皇室元旦祭祖、走谒亲友,安王府竟冷冷清清,极少亲友贺年,尴尬万分……“好了,我的大学士,别发愣了!"素云笑吟吟地曼声说:“你来看看这卷画,我把它挂在书房好不好?"傅以渐凑过去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却走不开了。这是一幅描绘江南春色的山水图。迷濛的烟水云霭、妩媚轻柔的春风、丘壑间的隐隐翠微,竟似透过画面向他扑来,使他不禁想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想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想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门吏领着内阁一名笔帖式在门外求见。傅以渐连忙出见,笔帖式向大学士跪禀道:“御前侍卫传谕:皇上昨夜不豫,今日病情加重,大学士和九卿明晨齐集后左门问安。"傅以渐顿觉心头发慌,但维持着表面的镇静庄重:“皇上是何病症?”“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尚无确诊。”“去吧!"笔帖式走后,傅以渐忙回内室,把这消息告诉了素云。当晚,夫妻俩辗转反侧,久久不能成眠。
次日黎明,诸王公、内大臣、内阁、部、院、翰、詹、卿、寺、科、道各衙门官员,齐集后左门请安。正处新正之际,但宫殿各门所悬的门神、对联都已除去,彩灯彩饰也都收起。百官见此情景,知道皇上的病没有起色。一名总管太监匆匆从宫里出来,与几名议政王大臣低头耳语,神色很是仓惶。这一切成为无形压力,使空气十分沉重。跪在内阁序列中的傅以渐,只觉身上一阵阵发冷,面孔又火辣辣地发烧,心里很乱。他听到某种响动,侧脸看时,竟是钦天监监正汤若望跪在那里发抖,苍苍白发白须白眉,把他的面容遮去了一大半,但仍能看出他发自肺腑的深深悲哀。
傅以渐代表百官朗声跪奏:“今当腊尽春来,寒暖交替之时,圣躬违和,臣等微忱,恭请皇上避受风寒,静养珍摄。一应本章尽送内阁拟议请旨,皇上请放宽心。愿皇上早日痊愈,则国家万民之大幸也。"跪着的百官同声奏道:“愿皇上早日痊愈!"御前侍卫对众人说:“稍侍。"他转身要回养心殿转奏,又有人颤抖着嗓子喊道:“请等一等!"那是汤若望。他流着泪请求御前侍卫转奏皇上,允许他这位老臣觐见万岁。
不多时,御前侍卫转来,向百官传达了皇上的口谕:“朕偶感风寒,一二日内可望痊愈。尔等所奏,朕已具悉。部院各衙门齐奏本章,一并送内阁大学士处即可。"御前侍卫又转向白发苍苍的汤若望,传达了皇上的答复:汤玛法忠心耿耿,皇上感念至深,待皇上病体好转时,一定召玛法进见。
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们惶惶不安地商议着。慈宁宫首领太监捧来了皇太后懿旨,谕令释囚犯、减刑狱、免死罪;要求传谕民间不许炒豆、点灯、泼水。此刻众人恍然大悟:皇上出天花了!
天花,这令人谈虎色变的可怕的病症!皇上以二十余岁的成人而患天花,危重至极啊!王公百官顿时心慌意乱,聚在那里愁颜相对,谁也没有办法,谁也说不出话,阵阵寒风吹得人五脏六腑都冰凉冰凉的了。后左门,如同一座小金殿,雕梁画栋、富丽庄重,聚集了数百名冠服整齐的国家大臣,此时却象一个人也没有似的寂静。
安亲王最后说了一句:“久聚无益,散了吧!"人们这才各自出宫,竟也没有一个人再说一句话。
汤若望却不肯离去,他要内监替他带给皇上一本画册,并替他转奏皇上:“陛下灵魂的永久福乐,现在已到了很危急的地步,我不能不为此着急。请陛下至少把这文本阅读一遍,这是人类死后的情景和天国的永生啊!"内监一向尊重这个老教士,答应替他转奏。半个时辰后,内监回来了,告诉汤若望,万岁爷读了那文本,深深感叹了一番,并要他向汤若望传达这样的口谕:“朕知道汤玛法是真心爱护朕的。但由于朕的许多罪恶,朕已没有见上帝的资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