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体操(105)

2025-10-10 评论

    "光经我手,就起码退过他十来回稿……实在是没灵气儿啊!就他现在这个……到我手里还得退!"
    "知道吗?她那时候考哪儿哪儿都不要!"
    "瞧呀瞧呀,他那双眼就是典型的三角眼!"
    "……别提了,他当年……要不是我……"
    也许,事到临头,"短兵相接",会当面向他或她表示祝贺,但目睹身受其成功意态,心底里总不免冒出"小人得志"、"沐猴而冠"、"能有几时"之类的悻然鄙夷的情绪。
    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同性中、同代人中、特别是"同科"中,往往其难以承受的程度最烈。
    倘只不过是如上所述,在某些"当口"上,忍不住吐露出些不屑与讥评,甚至于,在亲友同事围坐时,或社交饭局席面间,"随手拈来"地讲一两个关于"那位主儿"当年如何猥琐狼狈的小故事,说实在的,也还都属于"人之常情"的范畴,算不得人性中多么严重的恶。
    倘有时,遇到某个机会,竟当面向那"得意忘形"者,或从牙缝里挤出,或以微笑包装,"奉献"出令其败兴的、特别是揭"老底"或"疮疤"的"妙语",只要没闹出什么事端,也无非是人际间的一种带酸味的"心灵碰撞"罢了。
    倘竟能仅仅把鄙夷不屑存于心中,并不形之于颜色声息,那,德行应当说是相当地高了。
    萨特说:"他人是地狱。"
    言重了!
    但他人的眼光,于成功者,尤其是呈现为"出水芙蓉"状者,确实不会是天堂。在拥趸的"追星族"后面,会有许多双岂止仅是挑剔的眼睛在探照灯般地盯准、扫描着。
    仔细想想,人性大海中那"嫉妒"、"不服"、"不忿"、"看你红得到几时"……永不会止息的波涛,也许,倒是人类群体不可或缺的平衡器。
    这世界毕竟不只是为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而存在的,"成功人士"在品尝"成功之果"时,必须付出代价,那代价中就一定要包括进他人——主要还不一定是同一"成功群体"的成员,而是那些并不一定取得了同等成功,或简直还谈不到成功的人们的——讥评与不屑,或用土话说,就是"糟改"。
    意识到有人"糟改",并且不以为怪的成功者,或许会将那"糟改"当做磨刀石,把自己的心性能耐,磨砺得更坚强锋利。
    这样说来,"糟改""出水芙蓉"的人性本能,也许竟该划归于人性善的范畴了。
    3
    多次对自己说:一定要追求美,却一定不要追求完美。
    那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自己的存在,从本原上探究,就已经不完美。比如说,眼睛太小,即使去做割双眼皮的美容手术,恐怕也还是不能"人人见了皆以为美"。
    更何况,在以往的生活道路上,留下了,不说是很多吧,却也有相当数量的,其中有的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过失。尽管大体上而言,从外在方面说都已画了句号,从内心方面说都凝结出了教训,可是,一切不能抹掉重来,自己的生命历程已然不完美,怎么办?因为已经不能完美,就爽性沉沦,或干脆把自己毁掉么?
    再往细处推敲,自己的性格就不完美。倘若说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的道德可以修炼到完美,但自己的生命还有非社会性的因素,比如说性格即为其一,性格是很难改造的,尤其是,性格里那最核心的东西,也许是由染色体所命定的,根本改不了,改了也就没有"自己"了。如果说自己意识到,性格有明显弱点,从而陷于焦虑,那么,"活着,还是死去?"整个儿不成了个哈姆雷特了,除了在悲剧中死去,别的出路在哪里?
    人一定要尽可能地接近美、进入美。契诃夫借《万尼亚舅舅》剧本里一个人物的嘴宣布:"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但那个人物,我记得是个乡村医生,他很有品位,不俗,却也有很明显的缺点,他说那话,恐怕也主要是激励自己和别人,尽可能向往美、融入美,而并非在发表"完美主义宣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心武